題寒山拾得畫像
我讀寒山拾得詩,唐初武德貞觀時。
此必前朝老進士,開皇大業不仕隋。
長歌短舞芙蓉句,開元元和尚無之。
一箒天臺國清寺,掃滅人世貪嗔癡。
文殊師利復現世,僧俗未妨疑傳疑。
或題松下讀黃老,臆辨二叟果為誰。
諺云橘皮錯認皮,九方臯馬遺黃驪。
嗚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
我讀寒山拾得詩,唐初武德貞觀時。
此必前朝老進士,開皇大業不仕隋。
長歌短舞芙蓉句,開元元和尚無之。
一箒天臺國清寺,掃滅人世貪嗔癡。
文殊師利復現世,僧俗未妨疑傳疑。
或題松下讀黃老,臆辨二叟果為誰。
諺云橘皮錯認皮,九方臯馬遺黃驪。
嗚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
我讀寒山和拾得的詩,他們生活在唐初武德、貞觀年間。他們必定是前朝的老進士,在開皇、大業年間沒有在隋朝做官。他們那些長短相間、如芙蓉般美妙的詩句,即便到開元年間都還不曾有過。他們手持掃帚在天臺國清寺,掃滅人世間的貪嗔癡念。文殊師利菩薩仿佛再次現世,僧人和俗人不妨對他們的事跡存疑、相互傳說。有人題畫說他們在松下讀黃老之書,主觀猜測這兩位老者到底是誰。俗話說就像把橘皮錯認成別的皮,如同九方臯相馬忽略馬的毛色。唉,我真是衰老得厲害啊,內心煩悶,分不清事物的是非好壞。
武德、貞觀: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開皇、大業: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的年號。
芙蓉句:形容詩句美妙如芙蓉。
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
貪嗔癡:佛教用語,指貪婪、嗔怒、愚癡三種煩惱。
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
黃老:黃帝和老子,代表道家思想。
九方臯馬遺黃驪:九方臯相馬注重馬的內在品質,而忽略馬的毛色等外在特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寒山和拾得是唐代著名的詩僧,他們的詩作風格獨特,充滿禪意。詩人可能在閱讀他們的詩、看到他們的畫像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文化多元,佛教、道家思想都有一定影響,詩人或許受此氛圍感染,借詩表達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寒山拾得的詩歌和精神境界,批判世俗的淺陋認知。其特點是將歷史、宗教、哲理融合,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古人對詩僧文化的關注和思考。
朔風何處起,陰氣滿村墟。古徑紛飛石,荒山獨步驢。豐收云一壑,忍冷柳千株。待雪西窗下,半傾憂我廬。
到后渾如痛定時,不辭追賦道中詩。趁虛糴米非閒事,莫倚文章堪療饑。欲語吞聲且復休,異鄉風物伴牢愁。鉛華不為無人識,獨自妝成卻自羞。
諸子虹岡結隱淪,東林社事歲時新。一從書劍游燕去,尚憶茱萸故國人。
客居鄰小市,有酒有黃花。莫訝無詩友,故鄉天一涯。
秋水池頭看斗鵝,霜毛零落粉香多。不知滿地誰收拾,剪作寒花照碧波。
一函真箓是遺書,想為焚香謝紫虛。海上安期分食棗,人間長史合縣車。泥丸日月存思否,華蓋煙嵐筆札馀。絕嘆清詩不埋沒,解隨霜葉墮山居。
高閣中天亙綵虹,坐看庭樹起秋風。相臣載酒空山里,供奉題詩別館中。肅肅遠瞻鴻羽集,呦呦尚想鹿鳴同。纖云不動涼生席,一夜天瓢雨洗空。
行遍山涯與水涯,水云盡處現樓臺。綠楊枝上聞鶯語,青杏簾前立鳳釵。無一語,費千猜,回眸倩笑暈桃腮。剎那真個成終古,除卻相思萬念灰。
幽齋只數椽,科頭抱書讀。經旬不出門,芳草上階綠。
荊溪霜落后,銅官日出初。自櫛頭上發,更理篋中書。上人從定起,詠言方繞除。邂逅發微笑,幻身同太虛。
朝逢康王城,暮送大堤口。相對無一言,含悽各分手。
上帝傳符造甘酒,杜康降自九天遙。若非天旨分明在,誰敢皇皇犯戒條。
老蠶欲作繭,吐絲凈娟娟。周密已變化,去取隨人便。有為機中練,有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練以事寒喧。其功不為小,其用己為偏?作詩寄蠶姑,辛苦匪徒然。
南溟君泛棹,北地我驅車。忽作分飛鳥,深慚比目魚。啼猿三下淚,明月兩離居。嶺外梅花發,逢人早寄書。
來盈占候燕,失愛問前魚。世有千金璧,公猶萬卷書。仙蹤移舊國,廨宇類幽居。樹影閒庭月,晴光滿太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