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恢大山擬古三首 其二
六用甚鍛鞴,我非金石頑。
謂古有不死,請看湘筠斑。
神仙虛空中,黃鵠高難攀。
月娥本無藥,鬼門焉有關。
自能節嗜欲,即是丹九還。
內觀無愧心,所至三神山。
六用甚鍛鞴,我非金石頑。
謂古有不死,請看湘筠斑。
神仙虛空中,黃鵠高難攀。
月娥本無藥,鬼門焉有關。
自能節嗜欲,即是丹九還。
內觀無愧心,所至三神山。
天地造化如同風箱鼓風鍛造,我并非金石般冥頑不靈。都說古代有不死之人,請看那湘妃竹上的斑痕。神仙存在于虛空之中,如黃鵠高飛難以攀及。月中嫦娥本就沒有仙藥,鬼門又哪有什么關卡。只要能節制嗜好欲望,就是達到了九轉還丹的境界。內省而無愧于心,所到之處皆是仙山。
六用:指天地自然的造化。鍛鞴:風箱,這里比喻天地造化的力量。
湘筠斑:傳說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淚灑竹子,竹上便有了斑痕,稱湘妃竹。
黃鵠:一種大鳥,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或難以企及的事物。
月娥:指嫦娥,傳說嫦娥奔月后住在月宮。
鬼門:傳說中陰陽交界的地方。
丹九還:道教術語,指九轉還丹,是一種被認為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丹藥。
內觀:內心反省。
三神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該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對神仙之說的質疑和對自我修養的強調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對人生、生死等問題有了深刻思考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對神仙方術的迷信風氣,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的理性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神仙不死的迷信觀念,倡導通過節制欲望和內心反省來實現精神的升華。其突出特點是將哲理與意象相結合,以自然質樸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考和創作風格。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妙義傳天臺,迷云凈如掃。 初終雖五時,修短自三草。 結隱非此峰,獲藏亦珍寶。 秋來月正圓,獨照松已老。
大聲扣洪鐘,萬里來彤庭。 鳥閑棲影重,星淡云氣清。 余音繞巖壑,林葉如回驚。 有客發深省,塵耳非謾傾。
峨峨烏目山,曾臨貴侯宅。 重房昔珠翠,峻宇煥金碧。 泉激晨霞明,松搖暮云白。 宜爾山中人,日輪自朝夕。
圓旨探雙林,卮言發南華。 萬里歸一空,誰云正非邪。 門影搖青松,曾回貴侯車。 猶遺數層塔,岌岌凌飛霞。
妙理悟三伊,巍巍抗奇節。 千尺巖下松,蕭然獨凌雪。 珠影雖青黃,月輸豈圓闕。 危石揚寒泉,至今伴清絕。
白龍門巍峰,長澗落千尺。 靈泉應奇蹤,高連暮云碧。 寒影凌蒼崖,清流動危石。 八月苗正枯,猶能變甘澤。
紫府制金鑰,銀漢夜乘槎。老仙暫駐幢節,來佐玉皇家。翠發朱顏好在,肘后有方醫國,寶鼎養丹砂。談笑功名了,身退飯胡麻。 游物外,聚紫腦,練青芽。星垣寓直有子,曾步八磚花。來歲稱觴壽宴,袞繡彩衣交映,重薦棗如瓜。俯首拾瑤草,長嘯臥煙霞。
紫蓋星臨北斗躔,金門客去幾千年。 蒙泉在味見福地,劫火離灰是洞天。 塵外仙家山上屋,日邊帆影海東船。 飄飄云氣蓬萊近,五彩飛鸞不用鞭。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謾哀痛,無及矣。無情莫問江水。西風落日慘新亭,幾人墜淚。戰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藪澤里。豈無人、高臥閭里。試問安危誰寄。定相將、有詔催公起。須信前書言猶未。
重陽還近秋光好,銀屏翠箔涼透。鳳髓爐溫,魚軒瑞應,天與冰壺清透。多文在手。更賴玉腰肢,唾花衫袖。舊約梅仙,為來人世作珍偶。 虛堂簾半卷,化工何限意,妝點時晝。裛真香葵傾勸盞,都把芳心為壽。當歌對酒。愿綠發朱顏,鎮長依舊。寶箓名高,已書千歲久。
楚天春晚,盡替了,殘紅點成層碧。蝴蝶蜂兒嬌未足,舞破游絲千盡。一夜風高,滿天清露,冷浸瓊樓徹。遮鸞繞鳳,使君不是凡骨。 游蕩偶爾人間,鈴齋談笑,好作龔黃匹。火急功成天上去,卻問蓬萊消息。酒瀉鵝兒,十分金盞,染就眉間色。滿城爭看,一封鶚薦飛入。
色似蠟梅渾淺,香如檐_微清。更張綠幄蔽輕盈。巧著工夫斗釘。 露葉涓涓月曉,風英點點秋晴。江南江北可經行。夢到吳王香徑。
曉日簾櫳初破睡,寶鴨宿薰濃。笑指圖中鶴發翁。仙骨宛然同。 萬里郎官遙上壽,五馬茜衫紅。待插華貂酒滿鐘。仍是黑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