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去言府判挽詩二首 其二
壬戌同登日,秋崖尚見之。
王家子敬字,謝氏惠連詩。
鄉(xiāng)校六龍渡,宗盟七桂枝。
殘碑麟筆絕,后死嘆吾衰。
壬戌同登日,秋崖尚見之。
王家子敬字,謝氏惠連詩。
鄉(xiāng)校六龍渡,宗盟七桂枝。
殘碑麟筆絕,后死嘆吾衰。
壬戌年一同考中科舉的時候,我在秋崖還見過您。您有王獻之那樣俊逸的書法,有謝惠連那樣絕妙的詩才。曾在鄉(xiāng)校的六龍渡有過諸多經(jīng)歷,家族中也有多人科舉得中。可惜如今記載您事跡的碑上,史官的如椽之筆已不再書寫,我這后死者只能感嘆自己的衰老。
壬戌:指壬戌年,具體年份需結(jié)合歷史背景確定。
秋崖: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點或指代某人。
王家子敬:王獻之,字子敬,東晉著名書法家。
謝氏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以詩文著稱。
鄉(xiāng)校六龍渡:鄉(xiāng)校是古代地方學校,六龍渡是一個具體地名。
宗盟七桂枝:宗盟指家族,七桂枝可能表示家族中有多人科舉登第,桂枝常象征科舉成功。
麟筆:指史官之筆。
此詩是為挽悼方去言府判而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應在方去言去世后,從詩中“壬戌同登日”可知,詩人與逝者曾在壬戌年一同考中科舉,可能兩人有多年的交往。當時社會重視科舉,詩人借此詩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也感慨時光流逝、人事興衰。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方去言府判,突出逝者的才華和家族榮耀。其特點是用典貼切,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科舉文化的重視。
歸來不在別離中,后進應懷絳帳翁。邑里琴弦陪杖屨,家庭二子列鹓鴻。綠楊野渡詩人興,翠竹茅亭處士風。何用沈生山水筆,東崖真境畫圖同。
何事山翁貌獨癯,年來愁緒總難驅(qū)。生憎沙磧多青冢,怕見金園隕綠珠。天道此時驚代謝,人間一瞬判榮枯。已知華麗終消歇,退向丘阿狎蘼蕪。
自撫詩囊蠹,輕吁星月懸。五窮三萬日,一覺二千年。凍硯今將碎,爨桐誰欲弦。朱弦縱張得,心曲幾人傳。
戚姬山下卞家莊,花滿林皋水滿塘。昨日雞豚賽春社,丁男祈麥女祈桑。
病客迷津舫,清宵古寺門。燈明深樹閣,僧住遠人村。煙月自良夜,江湖多放言。云泉有舊約,投老欲終焉。
綠徑平平擺地尖,花毬亭下總相兼。時來奮擊爭多勝,格令輸贏不畏嚴。
區(qū)區(qū)敢計一身存,剝盡皮毛尚有根。有客款門歌慷慨,清風為我濯塵裈。
世俗惡鴉鳴,每以為不祥?;蚍Q亦報吉,兩說皆渺茫。禍福人自致,物豈預度量。君子循善道,自然天降康。萬一遭不虞,有命莫可攘。小人悖理義,鬼神罰百殃。僥倖或安寧,氣數(shù)乖其常。泛觀未定天,倒置如未臧。事久天者定,曾何爽毫芒。飛鴉啟長啄,適意自徜徉。默坐澄萬慮,聒耳庸何傷。
祠殿森嚴楯陛重,雍歌初徹燎煙濃。虞周典禮千年合,文武衣冠百辟從。日影漸移高閣漏,露華猶拂御街松。卻瞻天仗東風里,冉冉霓旌導六龍。
東風花谷紛紅紫,九陌輪蹄隘香霧。風流炫耀花中仙,萬斛胭脂滴紅露。天然富貴出幽姿,一顧傾城誰敢妒。搖搖風雪未輕飄,緲緲綵云飛不去。傳觴花底溜紅光,銀燭燒張最高處。團圞燕樂怡天倫,共憶兒嬉有真趣。安得花前再少年,搥鼓插花窮勝事。百年光景難把玩,天馬途深感遲暮。人生流坎委大化,縱爾浩歌吾起舞。高堂飲散夜沈沈,社雨閣寒春欲曙。
獨客悲清夜,高秋托異鄉(xiāng)。月侵窗影白,風度角聲長。野戰(zhàn)生新鬼,邊烽照近疆。歸耕吾計決,不必問行藏。
廣漠云凝慘,日斜飛霰生。燒山搜猛獸,伏道擊回兵。風折旗竿曲,沙埋樹杪平。黃云飛旦夕,偏奏苦寒聲。
詩懷夢語都消了,不愧人生有一囊。舉盞先憂明日醒,驅(qū)車為憶舊年狂。云封霧鎖天陰冷,木落江空地遠長。何許前涂問棲舍,我家異域別家鄉(xiāng)。
枕上初殘柏子香,鳥聲簾外已斜陽。碧山過雨晴逾好,綠樹無風晚自涼。芳歲背人成荏苒,好詩和夢落蒼茫。求羊何不來三徑,門掩殘書滿石床。
鳧舄翩翩下九重,青年膺詔宰花封。滿城桑柘春風煖,百里弦歌化雨濃。枳棘暫看鸞翙翙,梧桐終聽鳳雍雍?;掠螞r是頭俱黑,好掬清泉淬劍鋒。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