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嚴養晦酒邊說易
四正為奇偶四隅,舊窺七七古河圖。
易雖未畫元知有,極果何形孰識無。
方寸天開通造化,半生夜坐下工夫。
老衰多學精專少,病體摳趨但要扶。
四正為奇偶四隅,舊窺七七古河圖。
易雖未畫元知有,極果何形孰識無。
方寸天開通造化,半生夜坐下工夫。
老衰多學精專少,病體摳趨但要扶。
四方正位代表著奇偶之數,四角之位與古老的七七河圖相關。《易》雖然還未被畫出,但原本就知道它的存在;太極究竟是什么形狀,又有誰能識別那無形的‘無’呢?內心與天道相通開啟了造化之機,半輩子在夜晚下功夫鉆研。年老體衰學的東西多但專精的少,身體有病行動只能依靠扶持。
四正:四方正位,在古代易理中代表特定的奇偶之數。
四隅:四角之位。
七七古河圖:可能指與河圖相關的數理概念,‘七七’或許是河圖中某種數理規律。
易:《易經》。
元:原本。
極:太極。
方寸:指內心。
摳趨:行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可能是一位對易學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在年老時回顧自己半生鉆研易學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對易學等傳統文化仍有一定的研究氛圍。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易學的研究和思考,突出特點是將易學哲理與自身經歷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對于研究古代易學文化和學者的學術生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騁輪縱勒,翠羽花鈿比織。并雅同陪,共越九衢遍,盡遨逸。料峭云容,香惹風、縈懷袂。遍寓目,幾處瑤席繡帟。
魚戲蓮葉西,盤盤舞波急。潛依曲岸涼,正對斜光入。
古今浩浩多詩流,清辭麗句誰能高。大歷饑寒少陵杜,義熙歸去彭澤陶。
解組將安適,無何乃故鄉。門庭雖取次,詩酒是尋常。車過音猶在,琴閒調已亡。因居悟生理,天地只茫茫。
平壓龍山五尺危,墮鳶何處避陰威。漸令融罷春泥軟,麥浪黏天燕子飛。
人間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時節。萬古青天當此際,正要十分澄澈。何處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憑欄三嘆,恨無長笛吹裂。坐看蠟燭爭輝,青燈吐焰,負煞尊前客。待到譙樓初鼓后,不覺衣裳涼徹。試草新詞,憑風吹去,教向嫦娥說。須臾知道,廣寒推出明月。
君子入官須事道,仕而非道似非常。抱關擊柝雖卑賤,職分終然不可忘。
聞說山花爛熳開,春光欺我暗相催。誰知寂寞傷情處,斜月穿窗夢覺來。
新麥紛紛落硙時,旋看片片作銀絲。先生自足醍醐味,惻隱猶憐稚子饑。
名士傾城。鴛分鸞散,枉說天生。影事詞箋,華年錦瑟,昔昔堪驚。蘭衾未墮香盟。開一扇、春風畫屏。月病花愁,鶯嗔蝶怨,誰勸卿卿。
夢與故人語,語我以相思。才為旬日別,宛若三秋期。令弟坐我側,屈指如有為。須臾湛君至,崔子行相隨。肴醑旋羅列,語笑如平時。縱言及微奧,會意忘其辭。覺來復何有?起坐空嗟咨。
鳳誥輝綸綍,龍光切冕旒。坐調中極鼎,永作大川舟。八表清風被,三朝壯節留。長安貴游滿,處處撤行騶。
歲行去似客程兼,詩債新隨雪陣添。唱絕郢人誇潔白,舞低趙女斗輕纖。寒威瑩骨勝三沐,爽氣薰心解六黏。險語賡酬難自勉,旋乾吟筆盡更簽。
為堂殊顯敞,在野興尤濃。白水流千折,青山繞百重。樹麻行旆旆,蒔木倚童童。相對漁樵話,終朝亦罕逢。
溪上花無數,春風別有天。樓臺仙子宅,書畫米家船。絳雪回歌扇,紅霞落舞筵。羽觴飛醉月,應是酒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