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福州謝學正無疑歸南劍州
問知桑梓處,師祖李延平。
往正三山學,看馳四海聲。
新吟嚴更典,老貌古兼清。
上水過衢信,閩溪卻順行。
問知桑梓處,師祖李延平。
往正三山學,看馳四海聲。
新吟嚴更典,老貌古兼清。
上水過衢信,閩溪卻順行。
詢問得知你家鄉所在之處,你的師祖是李延平。你前往福州執掌府學,想必會聲名遠播于四海。你新創作的詩歌嚴謹而典雅,容貌古樸又清逸。逆水而上經過衢州、信州,到閩溪就可以順流而行回家了。
桑梓:家鄉。
李延平:即李侗,南宋理學家。
正:執掌。三山:福州的別稱。
衢信:衢州和信州,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友人謝無疑在福州擔任學正一職后準備歸鄉南劍州時,詩人為其送行所作。當時謝無疑在學術方面應有一定聲譽,詩人對其比較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情誼。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非不愛璚玖,向人難啟口。啟口恐吠聲,聽聽國多狗。
我或抱荊璞,人或誇燕石。非不誣此石,向人難歷歷。歷歷恐傷明,明者當自識。
人或采桃李,我或贈芙蓉。非偏愛芙蓉,直外仍通中。靜直春風表,不為眾芳容。
無極我之先,大塊我之后。問我是何物,見之亦無有。紛紛形跡間,聚散詎能久。
覆野春陰不肯晴,
舟中無酒亦無餳。
故教客子知寒食,
時有梨花一樹明。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兀坐自沈思,閒窗展卷遲。
人無離病日,天有放晴時。
孤負三秋節,空成一首詩。
還持寄吟席,此味想同之。
九道河枯古驛迷,春深風礫馬頻嘶。
故鄉此日簾櫳暖,盡試輕羅聽鳥啼。
嶺外花朝花事齊,故人載酒滿江堤。
誰知獨冒風霾色,千里鳴沙似磧西。
股從蓬剖。泛南溟旁附,大羅星斗。怕夢醒、梅雪清寒,趁揮汗遠攜,聽鸚柑酒。
再入華胥,落老子、青牛西后。奈虛庭眠雨,幾把芒鞋竹杖輕負。
村禽喚晴谷口。道溪流壑瀑,蝦躍雷吼。試相與、身入煙雨圖中,盡濕翠痕痕,冷透襟袖。
龍抱珠回,笑夢戀、橋塵依舊。問山靈、仙家蝶使,知儂到否。
他鄉忽相遇,正值早春天。
歧路別千里,交情話十年。
長安花滿地,蜀國樹含煙。
去去行蹤遠,離懷一黯然。
晚色動邊思,
去年猶未歸。
戍樓人已冷,
目斷望征衣。
清秋丹桂淺深開,
花發金銀有幾回。
為問街西吳翼老,
尋香何事不同來。
此日群公過,能令稚子歡。珠光海月動,劍色夜星寒。
牢落千年在,浮沉萬事安。時人歸眼底,世道總眉端。
平生語不盡,茲夕罄相逢。意氣扶衰眼,歡呼失病容。
公才競班馬,吾道豈夔龍。忽憶吳山月,云深萬壑鐘。
一月滅私照,萬水生馀光。
成道果有性,應物元無方。
對景妄想斷,憑高清夜長。
超然養源士,豈徒愛瀟湘。
滿前兒女。今日都歡聚。今也阿彌八十,兒也五十五。
瓷甌并瓦注。山歌和社舞。但管年年強健,妝成個、西王母。
尋春攜侶問煙霞,
蠟屐沖泥鳥道斜。
笑指溪邊深竹里,
東風已綻一枝花。
門外荷蓮浥露華,綠云平地擁秋霞。
病夫不能出門去,且看庭前第一花。
我哭夫君哭不哀,夫君舍我入泉臺。
傳家有子真賢也,負郭田園亦盛哉。
甕底飲馀當日秫,墻頭吟剩隔年梅。
鳴蟬不解游人意,還自聲聲送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