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長至前一旬書
北極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極地下三十六度入。
四海之內居中國,不見南極見北極。
東生西沒一輪日,西沒昏黑東生白。
春分秋分晝夜中,天上地下度數同。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長,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時成歲歲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一百八十度有奇,不過一往一來耳。
或謂四游升降殆不然,所以景祐新書刪其篇。
北極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極地下三十六度入。
四海之內居中國,不見南極見北極。
東生西沒一輪日,西沒昏黑東生白。
春分秋分晝夜中,天上地下度數同。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長,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時成歲歲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一百八十度有奇,不過一往一來耳。
或謂四游升降殆不然,所以景祐新書刪其篇。
北極星在地面以上三十六度的位置,南極星在地面以下三十六度的位置。在四海范圍之內的中國,看不到南極星卻能看到北極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西方太陽落下天色昏黑,東方太陽升起天色變白。春分和秋分時晝夜平分,天上地下的度數相同。地面上方天空范圍小的時候日影短,子月時太陽到了最南端然后開始向北返回;地面上方天空范圍大的時候日影長,午月時太陽到了最北端然后開始向南移動。四季形成一年,年年都是如此,不過就是太陽在南北方向移動而已。太陽移動一百八十多度,不過是一往一來罷了。有人說太陽四游升降的說法大概不對,所以《景祐新書》刪去了相關篇章。
北極:指北極星。三十六度:古代天文測量的度數。
南極:指南極星。
四海:泛指天下、全國。
日晷:日影。
子月:農歷十一月。
午月:農歷五月。
四游升降:古代一種關于太陽運行的說法。
景祐新書:可能是一部古代天文歷法書籍。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的天文研究氛圍有關。在古代,天文歷法是重要的科學領域,人們通過長期觀測總結天體運行規律。詩人可能受到當時天文知識傳播和研究的影響,以詩歌形式記錄和傳播這些知識。創作時間為己亥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長至(冬至)前一旬。
這首詩主旨是介紹天文知識,其突出特點是以詩歌形式傳播科學內容。在文學史上雖不以情感抒發或藝術技巧著稱,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天文科學的重視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學史價值。
首夏年芳尚可尋,興來芒履恣登臨。
回頭故國煙波闊,分袂幽人歲月深。
落日杜鵑山館靜,薫風芳草柳塘陰。
知君宴坐忘機地,謾寄新詩話此心。
淮陰北面師廣武,其氣豈止吞項羽。
君得李祐不肯誅,便知元濟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臥鼓不戰良驕吳。
公方沈鷙諸將底,又笑元濟無頭顱。
雪中行師等兒戲,夜取蔡州藏袖里。
遠人信宿猶未知,大類西平擊朱泚。
錦袍玉帶仍父風,拄頤長劍大梁公。
君看鞬櫜見丞相,此意與天相始終。
崔令飲酒五七斗,崔令唱辭一千首。
時時浪飲輙高歌,利鎖名韁總無有。
人稱崔令為顛狂,我知崔令非顛狂。
承流宣化有余方,高歌浪醉也何妨。
賴有澄江在,専供倚杖清。
水裁偏岸直,云截亂山平。
鞞鼓知農隙,雞豚覺歲成。
卻緣搖落后,木杪得孤城。
悠悠功業老堪憐,舊事憑誰可共論。
直欲酒中賒快樂,尚能花里覓寒溫。
詩書誤我成何事,歲月侵人不見痕。
汾水年年秋雁到,庾郎何處不銷魂。
胸次有丘壑,笑談無俗氛。
幽懷常自得,佳趣與誰論。
曳履尋花圃,扶筇卓蘚痕。
地嚴賓謁少,卻坐看罏熏。
人生才食頃,何處分好弱。
刑獄即道場,筦庫有真樂。
故紙終日翻,毛錐幾年閣。
百函無力致,諸公誰說著。
今承學校乏,頗訝名字錯。
宿業豈無戀,得冶不敢躍。
骨肉遠難俱,囊裝貧昜縛。
師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腳。
戛盡識羮空,抽窮知繭薄。
后生端所畏,人材若為作。
豈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
行路固知難,得地幸不惡。
柳拖千丈絲,山集五色雀。
絳紗諒無有,苜蓿聊可嚼。
況聞豆積嶺,中有不死藥。
殘暑霽嚴威,新涼釀歸思。
夢驚聞松聲,兩鬢到萬事。
中情怯離別,此別仍對子。
追惟初識面,寧復訃有此。
明朝舟洞庭,驚浪銀山起。
醉眼失湘楚,妙語凌淮泗。
我如浮水葉,遇坎當自止。
行將看荊山,歸老鹿門寺。
今不欠無言,但是欠一死。
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問寂音老,煩君一舉似。
數筆何處山,領略分樹石。
遠含千里姿,間見復層出。
我本個中人,慣臥蒼崖側。
借路行人間,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見此晚秋色。
悠然欲歸去,遠壑誰同陟。
旁人笑絕纓,卷卷成陳跡。
檻前揺綠玉,杯面吹紅鱗。
主人飽談笑,和風熏坐賓。
但覺天宇迥,塵滓欲清辰。
雖非曲水會,自是斜川人。
屏跡舍人巷,灌園居士橋。
花開不旋踵,草薙復齊腰。
蛤哭明朝雨,雞鳴暗夜朝。
未能全獨樂,鄰里去招邀。
老來忽忽流年緊,三見涪江秋葉隕。
祗緣二子日相從,便覺一瓢窮可忍。
東津曉作招隱賦,西樓暮得思歸引。
文字能令酒盞寛,江山未放詩才窘。
分題踴躍誰避席,得句歡呼同彼隼。
泉名三逸本戲語,野史千年傳不泯。
醉歸半路飛蝙蝠,余興中宵伴蚯蚓。
那知須鬢禿于筆,但見兒童長如筍。
留滯甘為西域胡,衰遲更結東游靷。
故山咫尺未成歸,坐使蒼顏厚如胗。
鳴鳳覽德來紀年,要知圣澤如流泉。霜鐘堂前飽竹實,道人娛鳳撫舜弦。
敲門剝啄誰傳命,淡云磨丹開天鏡。明朝相約送涪翁,夜靜林深遶清磬。
涪翁萬里離鬼門,竹枝莫惱白使君。欲試剛腸置冰炭,抱琴遠別沖行云。
邂逅東坡應話舊,但說海山千萬秀。道庠問訊今何如,自笑儂還空鶴瘦。
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須更扣杯珓說。玉局洞天云繞椽,漁竿遠信煩公傳。
君家兄弟萬人杰,何止才容夸兩絕。
憶昨江南山盡頭,西津渡口曾相別。
君時慘然缞制中,行將扶護歸吳越。
我亦買舟還故山,社燕秋鴻那忍說。
客中不覺舟壑走,邇來飄忽經歲月。
毗陵那料又相逢,喜君美髯冰玉頰。
竹軒堆髻話臨川,清論無窮如鋸屑。
意消已覺在秋鄉,坐令五月失炎熱。
歸來喜甚不成寐,起步空庭聽風葉。
念君姓名懸睿想,吳江未可停舟楫。
欲看騕褭付王良,相鼎煩君為調燮。
平生無求任所見,往往撩人面紅冽。
恃君猶作故人看,此詩聊當名紙謁。
沙丘牝黃馬已死,俗馬千年不能嗣。忽生此馬世上行,神駿直是沙丘子。
紫燄爭光夾鏡眸,轉顧略前批竹耳。雪蹄卓立尾蕭梢,天骨權奇生已侶。
綠絲絡頭沫流觜,繡帕搭鞍初結尾。次驟意態欲騰驤,奔逸長鳴抹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