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方碧山前惠州同知 其二
四年登八十,壽過古來稀。
辭郡非關瘴,思親自合歸。
千詩存老筆,二紀掩閑扉。
雞絮臨筵幾,隨潮夜夢飛。
四年登八十,壽過古來稀。
辭郡非關瘴,思親自合歸。
千詩存老筆,二紀掩閑扉。
雞絮臨筵幾,隨潮夜夢飛。
您四年間就到了八十歲,壽命超過了自古以來所說的“古稀”之年。您辭去郡守之職并非因為瘴氣,而是出于思念親人自然應當回歸。您留下了上千首詩作盡顯老到筆觸,二十多年都閉門隱居。我帶著雞和酒來到您的靈筵前,思緒隨著潮水在夜里飛入夢中。
四年登八十:指在四年時間里到了八十歲。
壽過古來稀:“古稀”出自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這里指壽命超過七十歲。
辭郡:辭去郡守之職。
瘴:瘴氣,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
思親:思念親人。
合:應當。
老筆:老練的文筆,指方碧山的詩作。
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即二十四年。
掩閑扉:閉門隱居。
雞絮:指用作祭品的雞和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詩人為悼念方碧山而作。方碧山曾任惠州同知,可能在任上或辭官后去世。詩人與方碧山或許有一定交情,在其去世后寫下此詩表達哀悼。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但詩人對方碧山的離世深感悲痛,在這種心境下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方碧山,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方碧山生平的簡單敘述和自身祭奠情景的描寫,展現出對方碧山的敬重與哀思。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詩歌創作的一種日常表達。
建武薄三公,尚書領西掖。雖復當樞要,厥佩猶銅墨。久次文無害,始為二千石。尾大終壓身,備物仍典冊。千載同茲恨,學士充內職。上可蔽主權,下不膺吏責。卻顧九列人,黯黮無顏色。
綠洋奇亦賽濃梅,永憶熏爐試淺灰。尤物也知人愛惜,簾篩風動只縈回。自倚詩情合得消,暮寒新火覺無聊。懸知受用無多在,試往新詩乞斷瓢。
疾風橫驅萬里昏,云煙蕩薄海水渾。神魚出波作人立,跋刺直上洪濤翻。目光仰射天門赤,大魚小魚俱辟易。東津已空鳣鮪群,南溟忽失鯨鯢宅。就中變化安可馴,頭角岞?鬐鬣真。吁嗟乎葉公一去龍種絕,三十六鱗空入神。
春心分付酒杯銷,勿為浮云妄動搖。試覓金張池館問,幾人能插侍中貂。
白岳峰頭翠色環,倚天樓閣有無間。巖泉作雨寒潭靜,古樹眠云石洞閒。貝闕晚煙浮遠黛,玉爐朝靄繞前山。天門咫尺蒼茫外,誰得清風縱往還。
卜筑青山下,白云任往還。多情花下鳥,相對語關關。
寒暑添線衲,朝晡折足鐺。何勞問榮辱,便是了平生。理自陰陽運,吾寧口舌爭。深居玩吾寶,不遺世人輕。水國過冬至,風光春已生。梅如相見喜,雁有欲歸聲。老去書全懶,閑中酒愈傾。窮通付吾道,不復問君平。梅柳有情態,江城過歲除。山村見霜橘,江市出寒魚。謫久衣冠懶,身閑故舊疏。傍籬挑翠甲,憶我故園蔬。
淚多雙鏡濁,欲待菊花明。九日無佳色,三冬始落英。沉冥非此日,哀痛是平生。銜恤知何向,茫茫永慕情。
松間白石坡,復帶莓苔碧。常有素心人,獨行看鳥跡。
文明見在田,嶄巖養頭角。興云飛上天,普濟蒼生樂。
尋行數墨祇昏塵,百涅千磨轉畏人。狂藥澆狂還不謝,百年回首莫傷神。
登龍脊,撫劍一長歌。巫峽峰高騰鳳鶴,夔門波闊失蛟鼉。東望意如何。
江南好,好燕總呢喃。肯構新巢留畫棟,頻窺深戶觸疏簾。庭院雨纖纖。
向來群議幾紛紜,決策和戎斷若神。談笑之間了天下,誠方前古有何人。
松生隴坂上,百尺下無枝。東南望河尾,西北隱昆崖。野風振山籟,朋鳥夜驚離。悲涼貫年節,蔥翠恒若斯。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