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遷客二首
得罪誰人送,來時不到家。白頭無侍子,多病向天涯。莽蒼凌江水,黃昏見塞花。如今賈誼賦,不漫說長沙。
流人何處去,萬里向江州。孤驛瘴煙重,行人巴草秋。上帆南去遠,送雁北看愁。遍問炎方客,無人得白頭。
得罪誰人送,來時不到家。白頭無侍子,多病向天涯。莽蒼凌江水,黃昏見塞花。如今賈誼賦,不漫說長沙。
流人何處去,萬里向江州。孤驛瘴煙重,行人巴草秋。上帆南去遠,送雁北看愁。遍問炎方客,無人得白頭。
其一:得罪被貶誰來相送,歸來時也不能到家。頭發(fā)花白沒有侍奉的兒子,身染多病去往天涯。茫茫的江水波濤洶涌,黃昏時分看到邊塞的花。如今像賈誼那樣的賦,不要再徒然說長沙。其二:被流放的人要去哪里,向著萬里外的江州而去。孤獨的驛站瘴煙濃重,行人在巴地的秋草中。船帆向南漸行漸遠,目送大雁北飛心中憂愁。問遍南方的客人,沒有人能活到白頭。
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員。
賈誼賦:賈誼曾被貶長沙,作《吊屈原賦》等。
流人:被流放的人。
江州:今江西九江。
驛:驛站。
瘴煙:南方山林間濕熱蒸發(fā)能致病的霧氣。
炎方:南方炎熱之地。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目睹遷客被貶的遭遇,感同身受,對他們的不幸命運充滿同情,于是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政治斗爭,導致一些官員被貶謫到偏遠地區(qū)。
這兩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遷客的同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遷客的生存狀態(tài)和詩人的人文關懷。
策杖欲何適,吟詩溪水頭。雨光林不夜,山凍草先秋。每作逃虛慣,常隨汗漫游。避人存野性,高臥竹西樓。
孤雁翔,潁之陽,秦淮十月天雨霜。人生豈無兄與弟,獨夜哀鳴楚江水。潁之陽,孤雁翔,爾何為乎不作行。明年寄書到東海,日日沙頭鎮(zhèn)相待。
料是前身水上蓮,輕風吹過碧田田。移根卻老荒山里,分得微陽亦偶然。
登頓足力疲,眺望眼界空。松露發(fā)欲濡,潭月手可弄。
薇垣督餉未三年,持憲遐方簡任專。霜落梅天消瘴雨,風清驛路掃蠻煙。訟庭坐久榕陰合,賓席開時荔子鮮。見說外臺風紀重,豸冠還上五云邊。
獨立千秋渾不倚,排虛直上似無根。履穿尚恐高難及,磴滑猶應險可捫。斗柄崢嶸宜有概,星榆爛漫豈無根。祝融直上應窺見,閶闔雖重亦可捫。南帝尊嚴敕六丁,剜湘為硯岳為屏。照青疊秀俱來會,惟有中峰在杳冥。僧居曉看一峰青,迥絕纖塵點畫屏。會有片云來觸石,江湖三日雨冥冥。
社燕秋鴻各自飛,我來君去苦相違。西湖西畔梅如雪,應有親朋待子歸。
久別云林學道人,不知何處復相親。數聲啼鳥千山雨,萬個垂楊一市春。漁釣昔聞周隱士,謳吟今作漢遺民。南鄰及見新題在,把卷臨風字字珍。
別期漸近不堪聞,風雨蕭蕭已斷魂。猶勝相逢不相識,形容變盡語音存。但令朱雀長金花,此別還同一轉車。五百年間誰復在?會看銅狄兩咨嗟。
城闉未盡忽田家,心遠林塘近不嘩。往事仍栽彭澤柳,故人分種洛陽花。看山倚杖移長晝,拂石開尊駐晚霞。莫道尚平婚娶畢,更勞耕稼送年華。
故園書信久荒涼,愁對西風見雁行。身在京華依魏闕,夢隨潮信到錢塘。乍添老態(tài)經憂患,漸入中年易感傷。閒看白云惆悵久,不知清淚已沾裳。
斷續(xù)車龍若有無,樓頭鴟吻認皇都。東天尚抹朝霞色,酒漬漓杯燼戀爐。夜失閶閭曉復還,粼粼若鎖萬重關。蔥蘢孤雉忽騰出,曳尾高過幕府山。
菜圃青青地百弓,垂楊無復絮搖風。晚來小立都成例,消受斜陽一抹紅。
踏石披云一徑通,翠微環(huán)合見禪宮。峰巒郁密泉聲上,樓殿參差樹色中。午夜千溪分水月,清秋十里韻松風。平生久得名山約,吟賞今才信宿同。
駿馬青絲絡,聯翩挾彈來。山疑經洛浦,路似出章臺。鳥散紅花落,鶯啼碧樹開。啼時端聽汝,好在莫相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