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吳太初
落筆誰云古意賒,四靈何得擅東嘉。
跨鸞未斫吳剛桂,對鶴頻烹魏野茶。
商略春詞犀墮雪,留連夜酌燭生花。
如君三世工文墨,江左于今有幾家。
落筆誰云古意賒,四靈何得擅東嘉。
跨鸞未斫吳剛桂,對鶴頻烹魏野茶。
商略春詞犀墮雪,留連夜酌燭生花。
如君三世工文墨,江左于今有幾家。
誰說你落筆所作沒有古人意韻,四靈派怎能獨占東嘉詩名。你還未如仙人跨鸞去折吳剛的桂樹,卻常對著仙鶴烹煮魏野喜愛的茶。商討春詞時,你言辭如犀角磨出的雪般高雅;留連夜飲,燭火生出花來增添雅趣。像你家三代都擅長詩文,如今江左能有幾家呢。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賒:遠,這里指缺乏。
四靈:南宋永嘉(今浙江溫州)詩人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的并稱。因四人字號中都有一“靈”字,故名。
擅:獨占。東嘉:溫州的別稱。
跨鸞:指仙人乘鸞鳥飛行。吳剛桂:傳說吳剛在月中砍伐桂樹。
魏野:北宋詩人,喜愛烹茶。
商略:商討。犀墮雪:形容言辭高雅。
燭生花:燭芯結花,古人認為是吉兆,也增添雅趣。
三世:三代。工:擅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南宋時期,當時文學交流活動較為頻繁,詩人與吳太初交往密切,吳太初作詩后,詩人按照其韻腳和用韻次序進行和詩,以表達對吳太初文學才華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吳太初及其家族的文學才華。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高雅、語言精美。在當時的文學交流中,此類唱和詩體現了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和文化互動。
浪靜波平作海航,錢塘口外曉風涼。樓船安穩朝暉里,看盡煙霞到滬江。珠水遠,楚山長,無端拖屐過蘇杭。今生但得閑中老,萬里關河入醉鄉。
共是他鄉客,從游又隔年。老人偏惜別,把臂一茫然。
戀戀湖山去意遲,閑行又到白沙堤。多情桂子殷勤甚,為我花開第二批。
幾年罷郡無從事,今日逢君有索郎。爛醉高眠秋色里,不知清夜傍誰長。
夜到滁陽只困眠,去時才及五更天。匆匆諭德人應笑,何不來嘗庶子泉。
玉甌盈溢仙人掌,云腳浮花雪面堆。兩腋清風歸不去,為誰吹上句樓來。
開士持衣登祖寺,迢遙雙徑接空虛。清晨唱梵層云表,白日傳燈劫火馀。山抱郡城飛雉堞,井通瀛海躍神魚。高情也愛談禪悅,許近牛鳴便筑居。
風日昨炎燠,坐睹麥秋暮。青山當戶牖,黃塵滿岐路。旅舍亦宏敞,夕陰舞嘉樹。羈鳥恒思歸,舉翼未能去。極目西南天,哀鳴亂幽緒。
初夏園林朝氣爽。消盡紅芳,絲意如潮長。池閣薰風生細浪。燕兒兩兩穿書幌。繞砌行吟成獨往。哀樂無端,觸緒生回想。清淚汍瀾心慨慷。天低未許歌喉吭。
一枝斜墮墻腰,向人顫裊如相媚。是誰剪取,斷云零玉,輕輕妝綴。不是幽人,如何能到,水邊沙際。又匆匆過了,春風半面,盡長把、重門閉。只管相思成夢,道無情、又關鄉意。蒼苔半畝,如今已是,鹿胎田地。甚欲追陪,卻嫌花下,翠環解語。待何時月轉,幽房醉了,不教歸去。
三公一日是襟期,嶺月隨君樵水湄。珍重長途千萬里,清華指日待拗螭。
當利江頭最僻州,懷人惟是數登樓。
故人相見眼偏青,連日追陪幾醉醒。□嶺奔馳真騕裊,當筵歌舞假娉婷。寫殘素紙三千卷,餐盡黃花數百鈴。橫浦橋頭卻分手,歸來明月滿空庭。
獨搖金錫出樊籠,便踏孤云上碧峰。莫怪腳穿脫塵履,且圖行處不留蹤。
十月燕山道,瀟瀟風正寒。故人從此去,偃蹇寄微官。世事憑誰論,天涯好自寬。相看惟涕淚,聊爾勸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