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志歸十首 其一○
近城一耕叟,僅有使牛能。
人似愚偏壽,家由儉故興。
不知求仕宦,未省結交朋。
笑我儒冠誤,今如退院僧。
近城一耕叟,僅有使牛能。
人似愚偏壽,家由儉故興。
不知求仕宦,未省結交朋。
笑我儒冠誤,今如退院僧。
靠近城邊有一位老農,僅僅只會使喚耕牛。這人看似愚笨卻偏偏長壽,家庭因為節儉所以興旺。他不懂得去謀求官職,也不曾結交朋友。還笑話我被讀書人的身份耽誤,如今就像退居寺院的僧人。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耕叟:老農。
使牛能:使喚耕牛的本領。
儒冠:古代讀書人戴的帽子,這里代指讀書人。
退院僧:指從寺院重要職位上退下來的僧人,有清閑、落寞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仕途不順或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看到鄉村耕叟簡單自足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耕叟的生活狀態,反思自身的境遇。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詩人在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思考。
晴川黃鶴,與我周旋久。天外一帆風,破馀寒、輕裝來又。簫聲吹暖,剛是上元時,青嶂月,錦街燈,夜色明于晝。
劉郎重到,往事休回首。冷落舊巢痕,想依然、燕支紅透。桃花開早,何處媚芳春,迎過舫、送歸鞍,不及長亭柳。
寒窗一穗篆煙斜,
紙帳孤眠對月華。
信是道人風味別,
枕邊祇欠著梅花。
尚白只今成白法,
披緇從不染緇塵。
何須四百八十寺,
始作東西南北人。
惆悵西窗景易沈,更憑高閣散幽襟。
寒鴉古木無邊好,極浦遙山一半陰。
黯黯最愁長路客,骎骎偏感暮年心。
晚晴記得樊川賦,獨立蒼茫擁鼻吟。
屏名鎖翠勢彎環,
境勝全疑出世間。
枕石眠云乃其地,
誰能先向此中閒。
精神如熊氣如虹,夢寐思勒燕然功。
龍泉寶鞘橫三尺,犀甲茸絳擐兩重。
鳴鏑飛空挾霜遠,認旗貼身飐日紅。
玉轡繡韉鞲驄馬,眼有紫焰炯雙瞳。
誓縛單于獻天子,離觴不揮兒女淚。
笳鼓動地歸來時,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見燕頷虎頸班超侯萬里,又不見風聲鶴唳謝玄破肥水。
天心開殺運,國事誤權豪。
梟獍城中舞,豺狼殿上嗥。
入關仙仗遠,棄屋小民逃。
亂定知何日?書哀藉兔毛。
煙波云木映閑扉,
養病深棲是所宜。
便欲上生尋內院,
卻因泉石住多時。
一簾宿雨漏沈沈,岑寂空階鮮足音。
江渚楊花身世感,池塘春草弟兄心。
縱傾濁釀愁灘滌,不讀《離騷》怨已深。
無賴游絲兩三尺,半明半滅濕墻陰。
九州思漢定雄夫,
天下雄夫待一呼。
冰亦復隨人意合,
從來大度自同符。
峨峨戈什亦彯纓,
兵衛分屯列隊新。
贏得旁人時戲語,
儼然海外一疆臣。
白發貞媛壽古稀,高秋寶婺鑒空帷。稱觴喜見堂前婿,御食何殊膝下兒。早寡陶嬰黃鵠賦,靡他齊女柏舟詩。千秋三節姑為最,特拜恩旌著一時。
終身從一報重泉,難老應知錫自天。表宅不須煩沛相,陳情今幸有阿玄。星軺嵩祝金華殿,晝錦尊開玉潤筵。共羨未亡人匪石,不磷完節自長年。
浴罷臨泉一整冠,
令人搔首憶長安。
御湯搖蕩雙龍影,
疑是胡兒簇馬鞍。
神清誰辨過江人,投止聊堪酒保親。不賞六朝煙水氣,卻持斷句念閒身。
青山白鳥夢依依,幕府終辜一世奇。剩有補書堂上客,七年嘆我鬢邊絲。
江南處處桔槔聲,坼盡方塘尚放晴。我有綢繆桑土意,裁詩先寄雨中城。
絕憶西山雨里游,宮墻環袂又清秋。鳳巢回首休重憶,只恐燕云失故州。
落花隨澗瀉紅泉,濃樹和云覆綠煙。
玉版可參惟一味,粒松能種合孤妍。
將偷閑日因過院,見買清風不用錢。
惆悵幽期頻自失,勝情空憶古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