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山
勢凌籌谷接蒼蒼,十二交龍繡作裳。
虎豹關中千樹色,鳳凰池上萬花香。
白云路隔青云暮,金澗泉通玉澗涼。
圣代君臣忻際會,安知磐石鎮無疆。
勢凌籌谷接蒼蒼,十二交龍繡作裳。
虎豹關中千樹色,鳳凰池上萬花香。
白云路隔青云暮,金澗泉通玉澗涼。
圣代君臣忻際會,安知磐石鎮無疆。
太常山氣勢凌駕于山谷之上,與蒼茫的天空相連,山上的景色仿佛是用十二條交龍繡成的衣裳般絢麗。函谷關一帶虎豹出沒之處,千樹呈現出斑斕色彩;鳳凰池畔彌漫著萬種花香。白云阻隔了道路,天色已近黃昏;金澗的泉水與玉澗相通,帶來陣陣涼意。在圣明的時代,君臣欣逢相遇,怎知這如磐石般穩固的江山不會永保無疆。
勢凌:氣勢凌駕。籌谷:可能泛指山谷。蒼蒼:形容天空的顏色,這里指天空。
十二交龍繡作裳:古代帝王或高官禮服上繡有交龍圖案,這里可能以其形容太常山景色的華麗。
虎豹關:可能指函谷關等險要關隘,因地勢險要常有虎豹出沒。
鳳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后多用來指宰相之位或朝廷要職所在之處。
白云路隔:白云阻隔了道路。青云暮:天色近黃昏。
金澗、玉澗:指山間的溪流,以金、玉形容其清澈、珍貴。
圣代:圣明的時代。忻際會:欣喜地相遇。
磐石:厚而大的石頭,比喻穩固。鎮無疆:永保無疆,指江山穩固長久。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詳細背景。但從詩中“圣代君臣忻際會”可以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政治相對穩定、君臣關系融洽的時期,詩人或許身處朝廷,對當時的政治局面感到滿意,借描繪太常山的景色來表達對國家的贊美和祝福。
這首詩以太常山為描寫對象,描繪了其壯麗的景色,同時融入了對圣明時代君臣關系的贊美和對國家穩固的祝愿。詩歌氣勢恢宏,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積極的情感態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當時詩歌創作注重描繪自然景觀、表達政治理想的特點。
早憶還家日,虛窗石幾涼。以茲幽思劇,其奈客途長。在處憂風雨,所經少稻梁。夢魂能識路,高枕是吾鄉。
閑行坊曲看春聯,暗露嬋娟屈戍邊。小戶豈曾窺邸報,也隨人寫太平年。
孤零恨,灑淚瘞花殘。相照兩心秋月朗,難成比翼朔風寒。芳潔絳珠仙。
十二峰頭望白鹽,我行三月麥漸漸。呵錢欲問成都卜,只道君平已下簾。
利劍不割物,悲割君子肝。古石肉角仁,今石九嬰奸。我石何如古,所以哭湍湍。孟門有九逵,人面險成灘。山木本自蘗,菹醢使其酸。不化秋骨雷,伺惡吹鬼彈。惟索顏回魄,饕餮古衣冠。交石勿交猩,君子慎其端。
能書貝葉乞微因,摩頂予慚受記人。珍重靈芽看百劫,莫輕辜負故園春。
瀑流飛石罅,萬綠插云中。一徑盤山仄,時行小轎紅。
南山雪色老于菟,鏡里功名鑷鬢須。袖裹白巾渠信否,樽前一擲看呼盧。
歲晚長安足風土,天寒官舍少文書。下馬閉門復無事,壁間佛像對銅爐。
嘉陵江色嫩如藍,鳳集山光照馬銜。楊柳梨花迎客處,至今時夢到城南。
珠林數點露棲鴉,佇待纖阿御玉車。遲客溪頭回釣艇,探春驢背見梅花。翱翔白鳳云中闕,縹緲瑤臺海上家。大地河山成坦蕩,漫勞臨路泣三叉。
相州浮圖滅素云,佛徒四散靈光分。有狐綏綏窟其頂,據危布巧張魔軍。公然出入索祭賽,移精屋底驚釵裙。幾村月下卷眠席,驅桃鞭棘喧相聞。平原公子攬游騎,意氣四來照天地。翩翩從者五陵豪,手指青松暫留憩。聞茲肝腸裂秋色,虎豹縱橫誰耐得。回看鞲上老愁胡,好去清霜試風力。愁胡整束盡從容,竦身三躍生剛風。老狐負嵎正眼空,老鷹深目復自雄。不期側翅偶失便,霜毛醉舞桃花紅。道旁觀者色如土,公子生蒙隴西恥。難忘一戰雪曹柯,詎惜千金求郭隗。詰朝載取老鷂來,金眸鐵脛非凡才。一踠四天聲鹔鹔,愁云慘淡為之開。心知敵手不易摧,交綏便作旋風回。長鳴飄然向空去,狂魑笑破呼鷹臺。不堪一辱還再辱,三斷金鞭仰天哭。江花片片自飛來,江鳥不飛皆掩目。忽聞群鴉繞相輪,如泣如吊聲狺狺。老狐失驚小狐哭,迷離欲竄無荒榛。未解天公意何者,萬人欲去仍旋馬。東方一道如飛龍,無數奇毛蔽天下。橫排鵝鸛吹觱栗,殺聲欲震長平瓦。健翮當前索狐戰,群握飛沙爭撲面。風塵入眼青天昏,霹靂一聲滄海變。自余小怪無煩誅,攢頭亂啄充朝褲。但聞腥風萬縷污,遺腸盡足餐饑烏。心感主人再三呼,激烈綢繆當報珠。吾觀此鷂智勇俱,不數博浪沙中錘,似曾親受黃公符。吁嗟鳥中之丈夫,鳥有丈夫人則無!
游山此是第三回,天竺禪門八字開。已斷此生休佞佛,又隨人去乞靈來。呼猿才了復臨流,洗出胸中一派秋。泉石世間真富貴,幾生修得到巢由。冷泉亭角坐移時,試看孤峰飛不飛。峰自不飛人自醉,暮鴉棲了更忘歸。
昏昏寒月夜方深,驅馬長亭復短亭。十里奔風吹積礫,千秋篝火亂殘星。鞭梢漠北煙沙黑,夢里江南果樹青。驛路飄零那可問,挑燈何日對原鸰。
玉輪推上暮云端,金蹙波心一片瀾。隱隱漁舟橫絕去,何人江岸倚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