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南海口
喜逢晴日破陰霾,望極西南瘴海涯。
夷狄古今常反復,朝廷終始務綏懷。
何時良將收銅柱,不日孱王棄??街。
惆悵藤橋兵死鬼,年年沙上哭墳骸。
喜逢晴日破陰霾,望極西南瘴海涯。
夷狄古今常反復,朝廷終始務綏懷。
何時良將收銅柱,不日孱王棄??街。
惆悵藤橋兵死鬼,年年沙上哭墳骸。
很高興遇到晴朗的日子沖破了陰霾,極目望向西南那瘴氣彌漫的海邊。夷狄從古至今常常反復無常,朝廷始終致力于安撫懷柔。什么時候良將能收復邊疆,不久后那無能的番王會被押送到京城處死。可憐那藤橋戰死的士兵,年年在沙灘上哭訴著自己的墳骸。
陰霾:陰沉的云霧,這里象征不好的形勢。
瘴海:指南方有瘴氣的海域。
夷狄: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稱呼。
綏懷:安撫關懷。
銅柱:古代邊界的標志,這里指邊疆要地。
孱王:指無能的番王。??街:在長安,是少數民族聚居地,這里指將番王押解到京城處死。
藤橋:地名,可能是戰場所在地。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時常侵擾,局勢不穩定。朝廷采取綏懷政策,但效果不佳。詩人目睹邊疆的現狀,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邊疆問題,批判夷狄反復,肯定朝廷綏懷,期盼良將收復。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直陳時事。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羊裘東漢客,歸隱釣魚灘。天子不能屈,先生非茍難。云藏古石在,風激世人寒。祠下青青竹,何妨把釣竿。
行愛種桃處,濛濛罩輕素。花深人不辨,似入迷仙路。
便是朱唇素面,那知綠葉青枝。凈幾明窗展處,微風淡月醒時。
綠映窗紗面面涼。耽微醉,憑胡床。一番雨過又斜陽。新荷葉,漸飄香。無端弱水三千里,漂花去,恨難量。夫容心苦藕絲長。歸到日,是空房。
傾蓋荊州日,揚旌蘭澧時。相為王事慮,猶以歲寒期。筆寄嗟麟絕,言忠勿駟追。典型今已矣,老淚不勝悲。
映窗猶剩雪馀痕,瓶里梅花枕上聞。一椀鐙寒聽夜雨,半床氈暖臥春云。詩成始覺茶銷睡,香盡翻嫌酒帶醺。我是掛冠林下客,山中安樂合平分。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云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萬里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
湛碧一泓深,潺湲瀉不斷。高穹沛四時,派別環周半。
閒想窺池倒影,戲成落筆斜枝。縱涅難淄玉質,細看何似當時。
滄洲開晚景,莽蒼更依稀。有鷺從中起,于天盡處飛。數絲風冉冉,一片雪暉暉。外路迷鄉國,天風起我衣。遠游尋鶴侶,近不為魚肥。西塞山邊雨,漁蓑獨自歸。
風概推諸老,霜臺偉壯游。握蘭宜入從,剖竹乃為州。早為庭闈佚,晚猶鄉國憂。甘棠遺笏在,袞袞有公侯。
簾卷虛亭,鏡平遠沼,藕芰別有清香。此際倀倀。佳人蹤跡何方。夢中望。仙山峙、溟渤中央。最苦又、風引船回,貝宮瑤闕影微茫。私誓愿,可能償。待百歲相將。艷艷春光。時清歸老吳閶。水為鄉。乘興拊、小楫輕榔。系情處、步屧花堤,共繞掩冉盡垂楊。
欲表堂堂國姓朱,故施丹筆映清癯。累臣亦有蒙塵痛,靦面空慚范大夫。烈皇殉國最堪憐,故老含辛拜杜鵑。吳越至今遺俗在,年年齋素賽朱天。衣朱曾表霜紅志,尚赤誰知顧絳心。一例忠貞相映發,世人且向畫圖尋。奇節流傳畫網巾,釣屠乞丐并成仁。而今士氣消沉久,誰是江南在野臣。
曾隨云水此山游,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
聞說年來請洞霄,江湖奉使久勤勞。有神仙處閒方得,用老成時退更高。借宅但知新種竹,尋真想見舊栽桃。浮梁居士塵埃甚,須發而今已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