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院龍龕山和蔡君謨
礧硌彌沙界,谽谺古洞天。
門鄰金布地,橋枕玉鳴泉。
庭鶴歸迷主,龕龍去失年。
掃云嫌俗駕,題壁詫詩仙。
勝景無今古,居人有后先。
不知游者馭,誰見海為田。
礧硌彌沙界,谽谺古洞天。
門鄰金布地,橋枕玉鳴泉。
庭鶴歸迷主,龕龍去失年。
掃云嫌俗駕,題壁詫詩仙。
勝景無今古,居人有后先。
不知游者馭,誰見海為田。
巨石錯落遍布整個世界,那深邃的是古老的洞天。寺門臨近金色般的地面,橋橫跨在如玉般鳴響的泉水上。庭院里的鶴歸來卻迷失了主人,龕中的龍離去已不知過了多少年。清掃云霧嫌棄世俗的車馬,題詩在墻壁上讓詩仙驚嘆。這勝景不分古今,居住的人有先后之分。不知道游玩者的車馬,誰曾見過滄海變桑田。
礧硌:形容石多、石大的樣子。彌:滿,遍布。沙界:佛教語,即三千大千世界。
谽谺(hān xiā):山谷空曠深邃的樣子。
金布地:佛教傳說,須達多長者為建祇園精舍,以黃金布地,購得祇陀太子園地。這里借指靈峰院地面的珍貴。
題壁:在墻壁上題詩。詫:使……驚訝。
蔡君謨即蔡襄,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此詩是詩人與蔡襄同游靈峰院龍龕山時所作。當時北宋社會相對穩定,文化藝術繁榮,文人雅士間的交游唱和活動頻繁。詩人在游覽此山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描繪了靈峰院龍龕山的獨特景致,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融合。詩中既有對眼前勝景的贊美,又蘊含著對時光和世事變遷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北宋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創作風格。
八月光陰未甚凄,松亭竹榭尤為宜。
況當晝夜初停處,正是炎涼得所時。
明月入懷如有意,好風迎面似相知。
閑人歌詠自怡悅,不管朝廷不采詩。
聞道精陽令,當時此學仙。
鏈形初似鶴,蛻質竟如蟬。
蘚上搘棺石,云生晝影莚。
舟中望山上,唯見柏森然。
信美真靈宅,呀然洞府通。
皇家尊盛德,南夏享陰功。
廟貌鄰炎帝,峰名比祝融。
游人思所謂,無獨愛嵌空。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居家不能樂,忽忽思中原。
慨然棄鄉廬,劫劫道路間。窮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難。
昔者倦奔走,閑門事耕田。蠶谷聊自給,如此已十年。
緬懷當今人,草草無復閑。堅臥固不起,芒刺實在肩。
布衣與食肉,幸可交口言。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驅車入京洛,藩鎮皆達官。長安逢傅侯,愿得說肺肝。
貧賤吾老矣,不復苦自嘆。富貴不足愛,浮云過長天。
中懷邈有念,惝怳難自論。世俗不見信,排斥僅得存。
昨者東入秦,大麥黃滿田。秦民可無饑,為君喜不眠。
禁軍幾千萬,仰此填其咽。西蕃久不反,老賊非常然。
士飽可以戰,吾寧為之先。傅侯君在西,天子憂東藩。
烽火尚未滅,何策安西邊。傅侯君謂何,明日將東轅。
休道南人暖過冬,苦寒今與北方同。
霜嚴欲裂地到底,日短不行天正中。
誰使智愚相伴老,便將榮辱斷還空。
鄉愁莫更欺閑客,薄酒從來亦有功。
殘雪已消冰已開,風光漸覺擁樓臺。
旅人未遂日邊去,春色又從天上來。
況是樽中常有酒,豈堪嶺上卻無梅。
若非太守金蘭契,誰肯傾心重不才。
粟花時節雨修修,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幾千成大夢,年華一半落東流。
眼存將圣生前筆,心得騷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無所失,塵埃猶愿補嵩丘。
吾喜送任師,羨君方少年。有如伏櫪馬,看彼始及鞍。奔騰過吾目,蕭條正思邊。誰知脫吾羈,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縣,翱翔大江干。大江多風波,渺然勢欲翻。浩蕩吞九野,開闔壯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未常見大物,不識天地寬。今君吾鄉秀,固已見西川。
去年人邊吏,出入烽火閑。儒冠雜武弁,屈與氊裘言。又當適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蔕心,吹盡為平田。陳湯喜刑勝,所至常縱觀。吾想君至彼,胸膽當豁然。
少年為學已名家,才折丹枝病可嗟。
節帶冰霜凌萬竹,文含風露麗于花。
也憐美玉猶存璞,人恨良金未出沙。
頼有隠居如谷口,直將高意抗青霞。
一雨遂不止,我行當此窮。
蜀東天亦漏,堯后水猶洪。
大點有片重,密蒙無寸空。
曉唯壺箭覺,暖似炭爐通。
書筆提梅洗,征衣擘潤烘。
簾間稀去燕,枕下即鳴蟲。
竹粉千腰白,桃皮半頰紅。
物華嬌自衒,天意猛相攻。
酒退愁城外,吟興憤涌中。
遣誰咨畢宿,留作旱時功。
犯驚濤,航溟渤。
披宿莽,屐崛岉。
愒槃石,解簪韨。
挹飛泉,醒心骨。
揮高論,謝俗物。
思古人,忽終日。
足飲酣,清思逸。
即絕壁,試奇筆。
千萬言,蒼鮮沒。
后有人,為吾拂。
純音何寂寞,秀色自崔嵬。
巖草遺簫在,溪禽學鳳來。
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軒臺。
登眺秋風里,煩襟盡日開。
高竹如碧幢,翠柳苦低蓋。
幽人有軒榻,日夜與之對。
宇靜覺神開,景閑喜真會。
與其喪吾真,孰若從吾愛。
登高佳節喜重來,會客依隨五馬開。
帽落秋風隨意適,杯迎露菊趁時催。
東籬幸有主人席,絳帳那逢上客陪。
欲報君恩話歸去,不妨尊酒論文才。
圣宋非狂楚,清淮異汩羅。
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風波。
舟楫顛危甚,黿鼉出沒多。
斜陽幸無事,沽酒聽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