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仁宗皇帝詞 其一
廣輪三萬里聲明,四海謳歌號太平。
恭己愛慈同漢景,息民寬厚似周成。
九郊上帝天和應,載饗明堂孝意精。
惟有升中獨謙德,只應留待嗣君行。
廣輪三萬里聲明,四海謳歌號太平。
恭己愛慈同漢景,息民寬厚似周成。
九郊上帝天和應,載饗明堂孝意精。
惟有升中獨謙德,只應留待嗣君行。
國土廣袤三萬里聲名遠揚,四海百姓歌頌這太平盛世。皇帝謙恭自律、仁愛慈祥如同漢景帝,讓百姓休養生息、寬厚待民好似周成王。在京城四郊祭祀上帝,天地祥和相應;在明堂祭祀祖先,孝心精誠。唯有封禪泰山一事,皇帝獨自秉持謙遜之德,只留待繼位的君主去完成。
廣輪:指土地的面積,東西為廣,南北為輪。
聲明:名聲威望。
恭己:指君主以恭敬自律的態度治理天下。
漢景:即漢景帝劉啟,西漢皇帝,在位時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周成:即周成王姬誦,西周第二代君主,在位時天下安寧。
九郊:古代天子祭天的地方,指京城四郊。
載饗明堂:在明堂舉行祭祀。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升中:古代帝王祭天告成功。
宋仁宗在位期間,國家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呈現出太平景象。他以仁治國,寬以待人,受到百姓和大臣的愛戴。這首詩是仁宗皇帝去世后,作者為悼念他而作,表達對仁宗的追思與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仁宗皇帝的賢明統治和高尚品德。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類比生動,高度概括了仁宗的功績。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仁宗的認可和懷念。
山風颯颯亂翻衣,一徑輕陰罩翠微。急澗魚騰沖浪起,高林鳥去破煙飛。性鐘簡淡逢迎少,心畏添煩書札稀。事有未甘人已老,滿衫暝色斫柴歸。
溫詔從天下,辭榮也自榮。進曾居要地,退始見平生。霄漢冥鴻遠,河山晝錦明。遙知行樂處,詩比沁源清。
南州有高士,邂逅見風流。雅醉荊卿酒,常隨郭泰舟。窮經探魯壁,作客佩吳鉤。門下推師授,名成兩夏侯。
移榻近前榮,良時引興清。雨從晡后散,月向夜深明。靈兔曾無恙,孀娥若有情。舉杯邀對酌,隔歲好尋盟。
蓬門生事漸蕭騷,望里驚鴻首重勞。鄉地豈應無縞帶,故人殊自有綈袍。青陽忽冒寒云轉,白雪遙令瘴海高。卻笑古來中散癖,可能容易絕山濤。
妾身如蓮根,沉埋淤泥底。雖有白玉姿,無人為拈洗。
風雨空齋誦蓼莪,今年初度客中過。人生七十尋常壽,未過還憐一半多。
相逢未盡論心素。早容易、背人去。憶得歌翻斷腸句。更惺惺言語。萋萋芳草迷南浦。正風吹、打船雨。靜聽愁聲夜無眠,到水村何處。
御史臺郎書上考,彩衣歸慰日相親。風煙驛路江天曉,燈火船窗雪夜春。幕府十年心似水,京華三月馬如塵。此時應有尋君處,日到松廳莫厭頻。
清畫深深楓葉紅,輕紈力薄未成風。人情偏似風情變,每到秋來不肯東。
虞山我鄰境,欲往路非遙。比來無好抱,風日虛春朝。茲藉嘉友興,理舟訪岧峣。漸喜蒼翠近,豁眼嵐霏消。上有古松杉,落落旌幢標。其下見行人,往來雜僧樵。我坐意亦馳,豈伺雙屐超。何異謝康樂,巫湖睡且遨。
幽芳不自媚,白日凈依依。風露已如此,山中人未歸。
五十不富貴,蹉跎又六年。新愁添鶴發,故國暗狼煙。白帽看云坐,青燈聽雨眠。癡兒書懶讀,翻笑腹便便。
此地多煙瘴,時清喜漸除。阻山猶盜賊,并海盡鹽魚。田稻春秋種,園姜伏臘需。不才叨郡寄,廩祿頗嬴馀。
佛前莫亂擲珓杯,千古青云誤秀才。有所不為方個性,能勝大事乃人材。江山如夢搖風雨,造化有情留草萊。野卉雖微耐觀賞,豈朝西苑苦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