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五首 其三
高岸聳如陵,秋光著處清。
遙山照眼碧,黃葉逐人行。
莫怪新煙火,曾經古戰爭。
深林茅屋小,氣象亦豪英。
高岸聳如陵,秋光著處清。
遙山照眼碧,黃葉逐人行。
莫怪新煙火,曾經古戰爭。
深林茅屋小,氣象亦豪英。
高高的河岸高聳如同山陵,秋天的風光所到之處都顯得清爽。遠處的山巒映入眼簾,一片碧綠,枯黃的樹葉追逐著行人。不要奇怪這里新起的煙火,這里曾經發生過古老的戰爭。幽深樹林里有座小茅屋,那氣象也顯得豪邁不凡。
著處:到處。
遙山:遠山。
逐:追逐。
氣象:景象、氣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對古戰爭的提及,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途中,看到曾經發生過戰爭的地方如今的景象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但歷史的痕跡仍存,詩人借此表達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景和歷史遺跡抒發感慨,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之景與歷史滄桑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歷史的觀察與感悟。
飛剎聳岧峣,回風萬鐸敲。神光發寶樹,定力轉金標。熠耀渾難擬,熹微迥不消。晦驚春月上,昏憶曙星搖。法雁珠頻吐,神龍燭乍飄。一燈披幻劫,萬界出沈寥。自失迷津晚,俄然覺路超。不須求指示,凈域本非遙。
發配深山為學農,方知水瘦與山窮。登高縱目開生面,處處山鑲大字“忠”。
金輪惜別誰當后,珠浦重來我獨先。相見不須教瞬目,投機只個得從緣。西風鼓棹江流疾,山月窺人霜葉穿。海島何如匡埠夜,萬峰沉雪一燈懸。
鶴發仙翁匪石心,何年曾種石為林。參差玉樹參天秀,礧砢云根入地深。雨干有苔常帶潤,月枝無葉自成陰。季倫當日何曾見,鐵網徒勞海底尋。
欲識慶源何自遠,大川東去未渠央。
負卻韶光知幾年,偶從村館對尊前。酒中春色歸人面,風送花香入幾筵。俄覺三春過二月,休論一斗直千錢。人生行樂應能幾,醉后何妨伴月眠。
逸態謝炎涼,貞姿炯冰玉。君子思切磋,無忘詠淇澳。
紫府蒼藤枕,游絲日幾回。彎彎形似月,隱隱聲如雷。塵世方炊黍,浮名空夢槐。朝天時有暇,夜夜到蓬萊。
我生之初歲云暮,風雨瀟瀟聲入戶。座滿親朋一室溫,諸生合作揮毫素。
破曉東風尚作寒,孤筇隨客已媻姍。絕知蚤起非吾事,要趁梨花帶露看。
桃源紅映赤城霞,洞口春開度索花。擬傍東方啖桃實,不隨劉阮問胡麻。
辟谷幾經塵,如芝今有神。更開三益徑,似恐太無鄰。
銀蟾天為美人留,雨過娟娟愛素秋。一片姑蘇臺上月,移來湖畔照扁舟。
未出沙彌臼,還來寄鵲巢。安禪云共被,施食鳥分匏。香篆空中滅,經魚露下敲。任他塵劫化,勘破此山坳。
遙天收密雨,高閣映奔曦。雪盡青山路,冰銷綠水池。春光落云葉,花影發晴枝。琴樽奉終宴,風月豈云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