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五星陳東野
粵從動靜極互根,裂為二氣分五行。未有二氣先有理,理與氣合人物生。
人惟稟得天地氣,故為耳目形口鼻。人惟稟得氣之理,故為仁義為禮智。
氣為人形理為心,同是水木火土金。今人問氣不問理,茫茫只向天外尋。
人而不仁木已死,不須更論敗在子。人而薄義金已傷,如何卻說生在巳。
無禮無智水火滅,不忠不信土氣絕。人于心上斬了根,是氣安從有萌蘗。
出門一笑逢星翁,談天議論迥不同。若能論氣又論理,太極只在挑包中。
粵從動靜極互根,裂為二氣分五行。未有二氣先有理,理與氣合人物生。
人惟稟得天地氣,故為耳目形口鼻。人惟稟得氣之理,故為仁義為禮智。
氣為人形理為心,同是水木火土金。今人問氣不問理,茫茫只向天外尋。
人而不仁木已死,不須更論敗在子。人而薄義金已傷,如何卻說生在巳。
無禮無智水火滅,不忠不信土氣絕。人于心上斬了根,是氣安從有萌蘗。
出門一笑逢星翁,談天議論迥不同。若能論氣又論理,太極只在挑包中。
自動靜達到極致而相互依存,分化為陰陽二氣進而衍生出五行。在二氣產生之前先有天理,天理與氣結合而有了人和萬物。人因為稟受了天地之氣,所以有了耳目、形體、口鼻。人因為稟受了氣中的天理,所以有了仁義禮智的品德。氣構成人的形體,理成為人的內心,同樣都與水木火土金相關。如今的人只問氣而不問理,茫然地只向天外去尋找。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就像樹木已死,不必再論在子位的衰敗。人如果缺少義氣就像金已受損,怎么能說在巳位的生發。沒有禮和智就像水火熄滅,不忠不信就像土氣斷絕。人如果在心上斬斷了根源,這氣又從哪里萌生新芽。出門一笑遇到了星相家,談天說地見解與眾不同。如果既能論氣又能論理,太極之道就在他的挑包之中。
粵:句首語氣詞。動靜極互根:動靜達到極致而相互依存。
二氣:指陰陽二氣。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理:指天理,宋明理學的核心概念。
稟:承受,接受。
萌蘗(bò):指植物的新芽。
星翁:指星相家。
太極: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范疇。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宋明理學盛行的時代有關。當時理學強調天理的重要性,探討理氣關系是哲學界的熱門話題。詩人可能看到社會上人們過于注重外在的現象(氣)而忽略了內在的天理(理),因此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天理與人的品德修養的重要性,批判了當時只重氣而輕理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將哲學道理融入詩歌,以詩說理。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理學思想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故家文獻驅前代,金榜科名起圣朝。憲府飛霜持白簡,繡衣炫日近丹霄。歸程萬里秋隨雁,掛席三山曉帶潮。春酒還家酌萸菊,高堂眉壽等松喬。
鼻孔隨人走,日中忽見斗。踏定太沖脈,壁上掛著口。
鸊鵜淬劍鵲調弓,獵罷陰山落日紅。鐵騎不嘶沙磧草,牙旗飛掣桔槔風。
浣花溪里草堂詩,山水空懷子美辭。庭戶偶堪供起倒,市廛那惜斷聞知。磁甌酒瀉歌吟里,柳筆風生酩酊時。誰道文房關閉密,也容歸夢過淮沂。
緣出宮溝意未央,幽懷題處墨痕香。霜風歷盡心猶赤,雁陣飛殘夢正長。才似春花能爛漫,性如秋菊愛清涼。當時杜牧殷勤甚,也為停車賦短章。
那得茅齋一餉閒。地爐敲火試龍團。頭從白后彈冠懶,腳自頑來應俗難。塵世窄,酒杯寬。百年轉首一槐安。是非臧谷何時了,隱幾西窗月色寒。
銀潢高泛海人槎,喜見天孫渡羽車。詒鳳無緣求務女,牽牛有幸勝匏瓜。月中易得西王藥,云外難尋帝子家。二七佳期秋及早,仙靈故事最芬葩。
一棹翩然喚不回,兩筇江畔久徘徊。早知君有如神技,同下中流亦快哉。
聞歡夜中語,輕舟汎若耶。興闌須返棹,來潑雨前茶。
薄暮有所思,終持淚煎骨。春風驚我心,秋露傷君發。
南北江天夢獨殊,邇聞朋舊半華居。青蘿潦倒堪誰問,歲晚窮愁只著書。
漢家末運罹崩分,群雄割據乘風云。曹氏提戈竊漢鼎,鄴城草創淩天閽。京邑橫跨西山趾,樓臺半出漳河水。呼吸風云百萬師,指顧山河五千里。戰罷歸來校文士,草檄徵詞各稱美。列坐既多能賦人,西園亦有佳公子。鄴都歌舞日紛紛,建安詞賦氣淩云。北堂艷妓輸喬女,南國佳人讓洛神。只謂千秋終宴樂,誰知轉眼成灰塵。人間幸有三分業,地下曾無九錫文。興亡今古一飛鴻,豪杰經營總是空。銅爵臺基淪蔓草,芙蓉園館委秋風。若道繁華無寂寞,試問當年安漢公。
仙種出瑤池,山中罕人見。不期結實多,期識春風面。
一溪春水綠平橋,野老臨流酒一瓢。多少新詩吟不就,東風吹雨滴芭蕉。
納得鄖襄使節歸,忽聞新命領留畿。縱令丘壑誰論是,若語巖廊轉更非。一叟徘徊吟竹徑,群兒顛倒換蘿衣。莫言清切丹陽尹,何似山人傍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