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尹子
杏壇之外圣人徒,千載遺編喜卷舒。
一字名篇原易卦,萬言論道廣聃書。
黃庭丹學分苗裔,紫府仙經得緒余。
正為文章太奇崛,尋常眼目亦疪渠。
杏壇之外圣人徒,千載遺編喜卷舒。
一字名篇原易卦,萬言論道廣聃書。
黃庭丹學分苗裔,紫府仙經得緒余。
正為文章太奇崛,尋常眼目亦疪渠。
在孔子講學的杏壇之外有圣人的門徒,千年流傳下來的典籍讓人歡喜地翻閱。用一個字名篇源自《易經》,萬言論述道理比老子的書還廣博。《黃庭經》的煉丹之學可尋其分支,紫府仙經也能從中找到源頭。正因為文章太過奇崛,普通的眼光也會挑剔它。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講學處,后泛指授徒講學之所。
遺編:指前人遺留下來的著作。
易卦:《易經》中的卦象,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和哲理。
聃書:指老子(李聃)所著的《道德經》。
黃庭丹學:指道教的煉丹學說,《黃庭經》是道教重要經典。
紫府仙經:泛指道教的神仙經典。
奇崛:奇特挺拔,這里指文章風格獨特。
疪(cī):同“疵”,挑剔、非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關尹子》是道家的一部重要典籍,詩人在閱讀這部書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上對道家思想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討,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自己對《關尹子》的見解。
這首詩主旨是評價《關尹子》,突出其文化價值和獨特風格。它的特點在于用典豐富,展現出詩人深厚的文化素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為研究《關尹子》以及當時人們對道家典籍的看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箕斂陳逋不問年,里胥促迫政騷然。關譏在野重為阱,敢望公家不稅廛。
寶岐麥色黃云重,御苑榴花丹焰深。已顯豐年資帝力,更憑佳節悅天心。
曾向西池采玉游,可人天氣近中秋。半年前事到心頭。今夜夢魂何處去,一重簾幕一重愁。重重遮斷舊妝樓。
坐深華月冷侵裾,秋去人間我自知。影射陰陽遭地隔,光搖星漢與天垂。昨宵未到十分滿,后夜卻愁些子虧。損益由來割昏曉,更于何處問元龜。碧天流月如秋否,依舊山河一鏡移。丹葉飄風散云影,青娥慣冷浴冰池。殘年兩度光仍好,今夜三更睡較遲。秪恐分身照閨怨,寒衣猶未到邊陲。
手栽花竹繞山扉,坐閱朝陽更夕暉。架上古書經眼熟,世間塵務到心稀。菉薋不入騷人室,杞菊能充晏歲饑。只恐林泉難久戀,好賢還為賦緇衣。
虢國夫人約素身,不教脂粉涴天真。一斑曾向春前見,顏色如今更可人。
風流幸接令公香,畫舫清尊樂未央。梅瘦菊肥桃李艷,與君十日費評量。
山梔綴粉朵。盡日薝林香里坐。風竹似人婀娜。更魚戲蓮西,蟬吟琴左。東軒小臥。似柳陰、拴系吳舸。新詩就、杏箋自寫,貼上玉連鎖。真個。小年長日,辦一室、周旋我我。朝來梅雨已過,且慢曝經函,細研茶磨。舊京風味可。久不見、新冰脆果。南檐下、鶴翎松粉,任向葛巾墮。
秋堂慘別酒,夕幌傷離弦。酒停弦亦闋,乍睇望舒圓。窈窕度清漢,空濛浮素煙。此時一弭思,再徙風中筵。筵徙杯復傾,風罷衣猶冷。歡意始依依,憂心終耿耿。茲游并偶坐,后別侶孤景。婉孌惜流光,攜手夜方靜。靜夜未遽央,華月出尚早。微氛映脩竹,皓露散芳草。殷勤遲暮日,緬邈平生好。及茲暫晤語,安能寫懷抱。抱懷不可寫,徘徊詎云已。漸聆寒漏促,屢顧清陰徙。宵深河斂素,曙近云成綺。愿子引馀觴,為別悵伊邇。邇別非久淹,征駕憩南館。黯黯金波滅,離離玉繩斷。緒言殊未竟,積思俄已滿。行矣念相慰,裁音冀無緩。
北陸極窮陰,微云晚凝冱。昭然剝復際,青燈結良晤。曰善匪外來,聞義由積著。韞玉折方流,疏麻建直度。孤節諒不移,雪霰亦已屢。流議駭所遭,維皇眷深顧。生植憂患叢,暄回閉藏固。明兩屬休時,終焉令名樹。黃鵠翩然飛,六翮自脩整。秋風振廣漠,江湖樂清迥。龍儀格精妙,象緯窮彪炳。自結耨野知,端殊掃門請。金閨籍晚通,蘭臺筆新秉。云蒸示鴻業,川竭昭深警。下風邈焉承,裴回獨引領。靡靡平樂習,華侈相崇高。幽蘭芳意別,神劍精芒韜。風煙掃遺跡,筑館鄰近郊。微吟弄篇翰,綆汲古興遙。方沼延素月,虛亭會涼飆。佳期肯云曠,勝引時招邀。授餐聯日夕,縶駒竭場苗。顧予悲觸藩,趑趄良告勞。廢瑟奏深堂,節應宮角調。將無葉公好,坐使塵清標。濟濟海城彥,夙著珣珉稱。渥洼賤孤騁,鸑鷟矜雙鳴。豁此塵外襟,蘊結初古情。荒涂析蒙密,絕響尋鏗鍧。揮穎傳三倉,撫幾擁百城。铦力無留割,亂絲何牽縈。育茲千里材,繼踵輿歌清。五石不可鍊,三芝復誰采。每生惑未祛,徒勞望瀛海。夫君秉道器,一致通恢恑。斗室雜沖衢,泠然脫塵滓。靈藥匪外求,珠宮敷玉蕊。松菌堅脆殊,頹顏侵壯齒。天和能飲人,傾陽駐殘晷。奚必御飛龍,遙從羨門子。素質萃精純,懇懇復款款。楚璞謝追琢,湘筠辦高簡。時髦而古趨,斯人希在眼。岐路雖多岐,復之則不遠。一擊儻不中,蒼鷹瞥然返。折節專事尚,三冬戶云鍵。詠歌先王風,彈琴助游衍。宣尼如可作,深思寄狂狷。明星何爛如,滿月湛虛白。根形木訥中,妙相不可測。藕絲擢污泥,況在水精域。溪云了變滅,松風叩空寂。時聞迦陵音,鷇鳴一諠然。二鄣方拄中,對之輒冰釋。
何事秋光老更清,故應有菊占秋榮。后來漢陛知薪積,晚出商山嘆翼成。三徑惟將松比操,東籬那為酒含英。紛紛紅紫隨時好,臆對西風訴不平。
洪波吞卻內方山,大別都來一掌間。伏臘移舟祠大禹,魚龍窟里棹歌還。
古者役人常以冬,據經端自紫薇公。杠輿梁涉猶徒步,龜筮民從見大同。不假洛陽抱橋蠣,宛如震澤臥波虹。春江浩渺風濤急,方待先生濟不通。
未解空時決定疑,速教歸去莫令遲。諸方罕辯無聲句,師子還生師子兒。
翠珉瞻手澤,六十有馀齡。囊錦傳宗旨,錐沙更典刑。發緣憂世白,眼獨為山青。蕙帳搖歸夢,秋猿正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