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兩橋
一溪夾道枕流水,上有兩橋橫絕流。
烏鵲互飛銀漢夜,彩虹交映玉潭秋。
東西雨過苔痕潤,左右晴分浪影收。
誰是當年題柱者,還應并駕到瀛洲。
一溪夾道枕流水,上有兩橋橫絕流。
烏鵲互飛銀漢夜,彩虹交映玉潭秋。
東西雨過苔痕潤,左右晴分浪影收。
誰是當年題柱者,還應并駕到瀛洲。
一條溪水夾著道路,溪水枕靠著道路流淌,上面有兩座橋橫跨溪流。夜晚烏鵲仿佛在銀河上相互飛過,秋天彩虹交相輝映在如玉的水潭之上。橋的東西兩邊雨后苔蘚痕跡濕潤,橋的左右兩側晴天時浪影收斂。當年那些題柱立志的人是誰呢,應該能并駕齊驅到達瀛洲仙境。
橫絕流:橫跨溪流。
銀漢:銀河。
題柱者:指漢代司馬相如過升仙橋,題柱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以“題柱”比喻立志求取功名。
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兩橋時,被眼前美景所觸動,結合自身對理想的追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人們有一定的文化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兩橋景色并表達對理想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運用典故增添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華和審美情趣。
露華泥泥濕桐絲,漸覺新涼襲敝幃。肯羨輕生歸馬革,獨憐清苦臥牛衣。種桃未必全忘世,采藥終然會息機。欲問夷齊何處所?西風吹殺首陽薇。
千金學屠龍,技成無所用。洗心擇他術,萬金豢龍種。期歲化蛇虺,擊之不能中。乃被沙毒害,臟腑留深痛。
睡足白云窩,行吟青草坡。夕輝流月屐,空翠濕煙蓑。
路入容南境,風煙自一方。山空云苒苒,春動水茫茫。紫府丹砂秘,幽村碧樹芳。肅然有佳致,作個是炎荒。
即前出門時,官苦簿尉伍。崢嶸獬豸角,突爾如手取。離憂終亦樂,絕勝列三釜。眼明讀泥金,再拜荷明主。名卸百里侯,不貴實食戶。當晨坐中堂,?史夾天姥。生年不滿百,七十稀自古。郎身愿為鵬,兩腋出毛羽。飛歸其何如,問我我首俯。
我行誰與報江楓,旋擺旌旗一路紅。朔吹崩騰危兩耳,東山踴躍獻諸峰。松陰好處皆亭子,瑤草香邊即坐狨。漸陟漸高元不覺,忽然身在半天中。
武陵溪水碧灣灣,窈窕幽期不可攀。戴勝桑間飛自得,王雎洲上語相關。歌成桃葉臨流和,采得蘋花帶月還。見說荔支漿已熟,不分涓滴到人間。
不是江心蟠石種,何緣無水也通神。只愁德裕真齡見,談著方兄與鐵君。
芳雨散繁綠,晨霏起層城。草樹郁蔥茜,欣欣遂敷榮。圣皇秉元化,昕夕慮民情。彤廷授玉節,憲令藉名卿。肅肅曉銜命,攬轡東南征。屬茲春窅眇,出餞傾朝纓。柳色映驄馬,歌聲雜鳴鶯。謬聯祖席侶,舉爵芳醑清。粵聞浙東郡,山窮海奔崩。征徭竭廬室,田疇輟耘耕。下車發仁政,藹藹春陽生。令德聿修舉,庶用慰休明。
城南四牡總騑騑,江上旌旗帶夕暉。共喜竇融千里至,更同陸賈一時歸。圖書在洛還王土,龍虎為邦護省闈。宰相勞賢應自出,鹿鳴花底醉金衣。
吹萬鼓洪鈞,青陽動微律。淑氣載衡門,冉冉歲云益。節序茍為歡,晤言誰與匹。去者既非今,來者安如昔。天地有更始,人生無終極。既尋真樂端,豈復憂能積。達人洞至妙,深心寄金石。久謝時俗名,永言崇令德。勖哉念朋儕,千秋在一息。
錦纜初停汎蜀船,驪駒仍送入閩筵。無誇積雪三峨外,盡占飛云九曲前。柳拂襜帷春燕候,花迎袍笏晝游年。為君拂拭雙龍去,遙夜延津斗色懸。
清陰方丈得,暑氣乍來無。塵榻從箕踞,前賢亦鍛爐。晚蟲多黑羽,秋草半青珠。安得遺方客,玄談似給孤。避世長梧子,居貧五柳生。清秋葛衣薄,晚日濁醪傾。雨蝶輕猶舞,風蟬涼不鳴。淮南搖落早,倚樹不無情。
楚人抽棘霸江湖,萬載孤城剖一符。從此沔陽為渤海,直教云夢作蓬壺。
三年學屠龍,無所用其技。匍匐空歸來,莫笑壽陵子。維鳩拙營巢,日暮亦居止。筑室無巧匠,誰肯求蜂蟻。是以善游者,操舟不自喜。君看識路馬,思歸終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