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郵筒不解獻茱萸。
趙侯首帶鹿耳巾,規模出自陶弘景。
郵筒不解獻茱萸。
趙侯首帶鹿耳巾,規模出自陶弘景。
郵筒不懂得獻上茱萸。趙侯頭上戴著鹿耳巾,這種樣式源自陶弘景。
郵筒:古時傳遞書信的器具。
茱萸:一種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趙侯:可能是一位姓趙的人。
鹿耳巾:一種頭巾樣式。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
由于僅給出詩句,缺乏更多信息,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某個重陽節或看到有人戴鹿耳巾時有感而發,也可能與當時崇尚古風、追慕前人文化的社會氛圍有關。
這兩句詩主旨可能是記錄生活場景與文化元素。特點是簡潔明了,通過具體事物展現特定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僅為殘句,但可從中窺見當時的一些生活習俗和文化風尚。
去年暑雨鉤盤,夜闌睡起同征轡。
今年芳草,齊河古岸,扁舟同艤。
萍梗孤蹤,夢魂浮世。別離常是。
念當時綠鬢,狂歌痛飲,今憔悴、東風里。
此去濟南為說。道愁腸、不醒猶醉。
多情北渚,兩行煙柳,一湖春水。
還唱新聲,后人重到,應悲桃李。
待歸時,攬取庭前皓月,也應堪寄。
春色如愁,行云帶雨才歸。春意長閑,游絲盡日低飛。閑愁幾許,更晚風、特地吹衣。小窗人靜,棋聲似解重圍。
光景難攜。任他鶗鴂芳菲。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知音弦斷,笑淵明、空撫馀徽。停杯對影,待邀明月相依。
朝發金陵道,暮泛龍江潮。
馳心在桑梓,寧辭歸路遙。
送客星初散,離人酒半消。
秋風起天末,秋月明通宵。
俯仰吟懷壯,逸興何飄飄。
念子青云器,高談見風標。
況歷賢關久,薰陶非一朝。
茲行趨覲省,拜慶樂陶陶。
明當奮鵬翼,九萬看扶搖。
草軟晴郊,花飛南浦。春歸既是春來處。留春無計送春行,行行目斷西陵路。
寂寂池塘,深深院宇。年年好景愁中度。今朝才卻送愁歸,無端又被愁留住。
秋光媚朝旭,薄靄橫空濛。
林木郁以秀,蕭爽凌金風。
中有小山桂,蕊放香潛通。
簇簇黃金粟,掩映東復東。
依檻發遙矚,翠重輕煙籠。
幽芬日飄拂,坐對思無窮。
功名不獨世推降,五福天鐘更少雙。倚注即看宣幾杖,休閑唯待讓旌幢。家園到想傾金篋,御宴迎應倒玉缸。重過嵩山定回首,白云深鎖舊吟窗。
三朝元老狀元稀,乞赴彤庭詔便依。金鼎位高將正拜,璧田家近恐妨歸。殊恩每過莓苔徑,別淚偏沾薜荔衣。從此征車東去后,甘棠風物減光輝。
通家父執六人中,靜者先推五伯翁。今日果然冰雪質,滿園蘭玉動秋風。
方六七十如五十,七六方成一百三。清秋千古誰相似,鶴在松風月在潭。
華省傍畫垣,閌門夾朱戶。縱橫太弩署,回薄公車府。
自為含香吏,宿直臥周廡。徂宵秋已深,莎雞振其股。
墜露芳蕙凋,驚飆散蓬聚。肅穆仰皇居,蕭寥視天宇。
幸茲際休明,授餐過升釜。豈不畏簡書,敢云薄簪組。
考父示益恭,旦夕惟僂傴。陳力即未疲,尸位曾何補。
馳思白云中,矯望皋禽羽。
巑岏翠巘俯蒼波,洞口瀠洄擁荔蘿。
巖邃造工施鑿巧,景幽漁父占閒多。
古今歷閱英雄幾,倏忽其如混沌何。
開辟不應危棧曠,故增一座石彌陀。
往者贛州牧,與君鄉里儒。
身俱上黃閣,官或伏青蒲。
薦口寧虛啟,才名不可誣。
下僚如處士,鯁論亦時須。
紹圣當年黨禍深,遺編千載一沾襟。
神京北望恩非淺,瘴海南遷老更侵。
報國孤忠空白首,投荒九死見丹心。
桄榔尚說庵居舊,笠屐風流何處尋。
湖岸茸茸細草生,
芳洲杜若想縱橫。
去年問柳尋花地,
誰伴穿云渡水行。
梅欲開時,君欲去、花誰同折。應悵望、江津千樹,晚煙明雪。花似故人相見好,人如塞雁多離別。待留君、重看水邊花,花邊月。
臺城路,山如闕。追往事,傷時節。但春風春雨,古人愁絕。多少揚州詩興在,直須清夢翻胡蝶。問他年、誰記飲中仙,花應說。
松塞云峰轉,邊陲秋氣長。
楓林消溽暑,柏葉送清香。
禾黍宜關外,情懷喜夜涼。
年豐還重谷,處處有馀糧。
無愁天子在房州,
何事迎鑾乏遠謀。
不記廬陵幽廢日,
宮中親自點牙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