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即事
讀罷騷經手自抄,紉蘭歸計勝誅茅。
新蠶食葉將成繭,舊燕銜泥旋補巢。
菜老花隨黃麥落,草長色與綠楊交。
一春過盡三之二,閑倚東風憶孟郊。
讀罷騷經手自抄,紉蘭歸計勝誅茅。
新蠶食葉將成繭,舊燕銜泥旋補巢。
菜老花隨黃麥落,草長色與綠楊交。
一春過盡三之二,閑倚東風憶孟郊。
讀完《離騷》后親手抄寫,覺得像屈原那樣紉蘭歸隱比蓋茅屋隱居更好。新出生的蠶吃著桑葉快要結成繭了,去年的燕子銜著泥很快修補好了巢穴。菜花開老,花瓣隨著黃熟的麥子落下,草兒生長,顏色與綠楊相互交融。一個春天已經過去三分之二,我悠閑地倚著東風回憶起孟郊。
騷經:指《離騷》。
紉蘭:出自《離騷》“紉秋蘭以為佩”,象征高潔的志向和歸隱的意愿。
誅茅:砍除茅草,指建造房屋隱居。
旋:很快,立即。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赡苁窃娙嗽诖喝粘舜鲂校吹教飯@景象,聯想到古人,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愿和春日情思。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文人情懷相結合,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傳統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君不見巫山神女作行云,
霏紅遝翠曉氛氳。
嬋娟流入楚王夢,
倏忽還隨零雨分。
空中飛去復飛來,
五色憐鳳雛,南飛適鷓鴣。
楚人不相識,何處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與斥鷃,決起但槍榆。
東旭早光芒,渚禽已驚聒。
臥聞漁浦口,橈聲暗相撥。
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飲水畏驚猿,祭魚時見獺。
舟行自無悶,況值晴景豁。
我行滯宛許,日夕望京豫。
曠野莽茫茫,鄉山在何處。
孤煙村際起,歸雁天邊去。
積雪覆平皋,饑鷹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屬意在章句。
十上恥還家,裴回守歸路。
蔓草蔽極野,蘭芝結孤根。
眾音何其繁,伯牙獨不喧。
當時高深意,舉世無能分。
鐘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
爾其保靜節,薄俗徒云云。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臺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試登秦嶺望秦川,遙憶青門春可憐。
仲月送君從此去,瓜時須及邵平田。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斗牛。
客舟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青樓曉日珠簾映,
紅粉春妝寶鏡催。
已厭交歡憐枕席,
更道明朝不當作,
相期共斗管弦來。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
妝成卷簾坐,愁思懶縫衣。
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
空床難獨守,誰為報金徽。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奴仆親。
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