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行同王監簿作
皇華真人游海東,云行急疾去若風。
蜺旌羽節追不及,飄飖雙幘墮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兩峰撐青紅。
至今八面各變態,隠見有無橫復縱。
或說蒼龍從海度,潮落江干不能去。
兩角崢嶸云護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鳴電作定騰霄,鐵鎖橫江截歸路。
老胡說法欲降龍,又恐缽盂藏不住。
故將兩塔壓其巔,擊鼓撞鐘警朝暮。
有時風雨響空巖,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時,付與詩人題好句。
皇華真人游海東,云行急疾去若風。
蜺旌羽節追不及,飄飖雙幘墮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兩峰撐青紅。
至今八面各變態,隠見有無橫復縱。
或說蒼龍從海度,潮落江干不能去。
兩角崢嶸云護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鳴電作定騰霄,鐵鎖橫江截歸路。
老胡說法欲降龍,又恐缽盂藏不住。
故將兩塔壓其巔,擊鼓撞鐘警朝暮。
有時風雨響空巖,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時,付與詩人題好句。
皇華真人到海東游玩,像風一樣云行匆匆。彩色旗幟和羽飾儀仗追不上,飄飄的雙頭巾墜入碧空。六丁六甲神將無法取回,化作兩座山峰撐起青紅之色。至今這山八面各有變化,時隱時現縱橫交錯。有人說像蒼龍從海上過來,潮落江邊無法離去。兩角崢嶸有云護著,身體伏在泥沙只露出脊背。雷鳴電閃它定要騰云上天,鐵鎖橫江截斷歸路。老和尚說法想降伏蒼龍,又怕缽盂裝不下它。所以用兩座塔壓在山頂,早晚擊鼓撞鐘警示。有時風雨在空巖作響,僧人坐在堂中心生畏懼。只有江面平靜月光照耀時,留給詩人題寫好句。
皇華真人:神話中的仙人。
蜺旌羽節:彩色旗幟和羽飾儀仗,為仙人出行的儀仗。
雙幘:頭巾,這里指化作山峰的頭巾。
六丁六甲:道教神名,為天帝役使的陰神和陽神。
江干:江邊。
老胡:這里指和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與王監簿同游巾山時,被巾山獨特的自然景觀所吸引,結合當地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創作了此詩。當時詩人可能懷著對自然美景的好奇和探索之心,通過詩歌來展現巾山的神奇。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巾山的奇幻景觀,突出其變化多端和神秘色彩。特點是想象豐富,將神話與自然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獨特審美和創作才華。
二月園池蜀錦殷,多情宮鳥喜來看。上林春色濃于酒,莫把黃金鑄彈丸。
秋風漲川谷,小汊亦容舠。落照收長纜,隨流試短篙。隔溪聞鼓枻,臨海試觀濤。解賦南州浦,前身何水曹。
好夢依稀留不住。午枕醒回,一晌愁無語。獨自思量情更苦。為伊悔把年華誤。拋盡離腸千萬緒。莫更相尋,重認分攜處。
大隱何妨卜市廛,華裀長日擁嬋娟。吟馀河朔堪消暑,住久臨邛不記年。千里壯心慚驥櫪,九霄寒色舞龍泉。長安此夜占星斗,半入荀陳座里懸。
我生實不辰,降志而辱身。如今好相戒,莫作采薇人。
幸喜多安穩,聊將慰客途。入舟翻自失,對酒更頻呼。骨肉憑誰訊,鱗鴻有到無。白云瞻不極,清淚落江湖。
嘉彼馴象,來歸帝鄉。南州毓質,中區效祥。仁格巨獸,德柔遐荒。有感斯應,神化無方。
縛草為庵枕碧漪,蒲團長是坐禪時。一聲霹靂驚龍起,布衲蒙頭總不知。
送歸云去雁,澹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溪水,伴人清淚長流。霜華夜永逼衾綢。喚誰護衣篝。念芬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游。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只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
玄牝機關不死根,自消自息自氤氳。暖于燄燄九微火,輕似飄飄三素云。白玉池心流曉潤,紫金爐口裊馀熏。未知與道相應否?試作新詩一問君。
月峽旁通玉液池,綵舟爭勝出宮閨。荒臺今日人相問,野草無言日自西。
南樓劇飲,夢到清虛府。曲聽霓裳難記譜。縹緲白鸞飛舞。桂花枝上秋光。翠云影里疏黃。殿冷姮娥不閉,人間散與清香。
王郎西去路漫漫,野店無人霜月寒。淚盡粉箋書不得,憑君送與卯君看。
上陽宮樹奏鶯簧,蛺蝶羅衣逗暖香。睡思已隨巫峽雨,綵絲偏與日爭長。
洞庭明月下,天地一冰壺。恍對瑤池雪,驚逢甓社珠。窮鄉悲百粵,勝槩憶三吳。誰作稽山伴,秋風入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