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熱抵信上一歌館壁張蘆雁寒林
老火張成傘,柔金伏在爐。
正遮西日手,忽坐北風圖。
霜葉條嗷雁,冰枝有噤烏。
摩挲懷美獻,短策濟時無。
老火張成傘,柔金伏在爐。
正遮西日手,忽坐北風圖。
霜葉條嗷雁,冰枝有噤烏。
摩挲懷美獻,短策濟時無。
酷熱像撐開的巨傘籠罩,柔弱的金屬仿佛在熔爐中熔化。本還在遮擋西曬的烈日,忽然置身于北風凜冽的畫面里。經霜的樹葉間傳來大雁的哀鳴,結冰的樹枝上烏鴉噤聲。撫摸著墻壁上的畫懷念美好的進獻,可惜自己沒有短策來拯救時世。
老火:指酷熱。
柔金:指金屬,這里說金屬仿佛在高溫下熔化。
嗷雁:哀鳴的大雁。
噤烏:不叫的烏鴉。
摩挲:用手撫摸。
美獻:美好的進獻,這里可能指能濟世的良策。
短策:短的馬鞭,比喻救時的良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炎熱的季節,詩人在信上的歌館看到描繪寒冷景象的畫,結合當時社會可能存在的問題,引發內心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景抒發對時世的關切和自身的無奈。其特點是通過冷熱對比營造氛圍,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的思考。
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臺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明時遠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詎令隨塞雁,
暫欲系船韶石下,上賓虞舜整冠裾。
司徒東鎮馳書謁,
丞相西來走馬迎。
兩府元臣今轉密,
一方逋寇不難平。
盡瘁年將久,公今始暫閑。
事隨憂共減,詩與酒俱還。
放意機衡外,收身矢石間。
秋臺風日迥,正好看前山。
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
豈似滿朝承雨露,
食罷自知無所報,空然慚汗仰皇扃。
老樹無枝葉,風霜不復侵。
腹穿人可過,皮剝蟻還尋。
寄托惟朝菌,依投絕暮禽。
猶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竄逐三年海上歸,
逢公復此著征衣。
旋吟佳句還鞭馬,
恨不身先去鳥飛。
憶作兒童隨伯氏,
南來今只一身存。
目前百口還相逐,
舊事無人可共論。
誰收春色將歸去,
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
等閑撩亂走空園。
侯家林館勝,偶入得垂竿。曲樹行藤角,平池散芡盤。羽沈知食駛,緡細覺牽難。聊取夸兒女,榆條系從鞍。
一徑向池斜,池塘野草花。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坐厭親刑柄,偷來傍釣車。太平公事少,吏隱詎相賒。
獨往南塘上,秋晨景氣醒。露排四岸草,風約半池萍。鳥下見人寂,魚來聞餌馨。所嗟無可召,不得倒吾瓶。
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風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遠岫重疊出,寒花散亂開。所期終莫至,日暮與誰回。
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蒼茫日向西。
客淚數行先自落,鷓鴣休傍耳邊啼。
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隨愧使君。
俱是嶺南巡管內,莫欺荒僻斷知聞。
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翻翻走驛馬,春盡是歸期。
地失嘉禾處,風存蟋蟀辭。
暮齒良多感,無事涕垂頤。
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見墻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饑。
曲江山水聞來久,
恐不知名訪倍難。
愿借圖經將入界,
每逢佳處便開看。
西來騎火照山紅,
夜宿桃林臘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
一時重疊賞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