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師丞相國公西磵先生挽歌二首 其二
咸淳無正史,德祐少完人。
他日修公傳,終身作宋臣。
淵明還死晉,商皓本逃秦。
壯士元無淚,西風自濕巾。
咸淳無正史,德祐少完人。
他日修公傳,終身作宋臣。
淵明還死晉,商皓本逃秦。
壯士元無淚,西風自濕巾。
咸淳年間沒有可信的正史記載,德祐時期也少見完美之人。日后撰寫先生的傳記,會寫明您終身都是宋朝的臣子。就像陶淵明至死都心向晉朝,商山四皓本是為逃避秦朝而隱居。壯士本不應流淚,只是西風吹來,淚水不由自主地沾濕了巾帕。
咸淳:宋度宗趙禥的年號(1265 - 1274)。
德祐:宋恭帝趙顯的年號(1275 - 1276)。
淵明還死晉:陶淵明是東晉人,入劉宋后,他仍以晉臣自居,不與新朝合作。
商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漢初四位著名的隱士,為避秦亂而隱居商山。
此詩創作于宋朝滅亡之際。咸淳、德祐年間,南宋局勢危急,朝廷腐敗,最終走向滅亡。少師丞相國公西磵先生堅守氣節,終身為宋臣,詩人為其創作挽歌,以表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西磵先生的忠義氣節。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堅守氣節的推崇。
雨合飛危砌,天開卷曉窗。 齊平聯郭柳,帶繞抱城江。
夾岸凝清素,交枝漾淺淪。 味調方薦實,臘近又先春。
疏鑿徒為巧,圓洼自可澄。倒花紛錯秀,鑒月靜涵冰。
噴日舒紅景,通蹊茂綠陰。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巖巉雪中嶠,磊落標方嶠。 勿為枕蒼山,還當礎清廟。
繚繞緣云上,璘玢甃玉聯。高高曾幾折,極目瞰秋鳶。
空門不肯出, 投窗也大癡。 百年鉆故紙, 何日出頭時。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別開洞壑翠微齊,蘿薜云深路轉迷。 一榻繁陰炎掃午,六秋巖畔足幽棲。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念如今,此意誰同。溪光不盡,山翠無窮。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 籃輿乘興,薄暮疏鐘。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陣,曉枕云峰。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親曾見,是龍潭白晝,海涌潮頭。 當年黃帝浮丘,有玉枕玉床還在不?向天都月夜,遙聞鳳管;翠微霜曉,仰盼龍樓。砂穴長紅,丹爐已冷,安得靈方聞早修?誰知此,問原頭白鹿,水畔青牛。
簾漏滴,卻是春歸消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爭著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
策杖溪邊。倚杖峰前。望瓊林、玉樹森然。誰家殘雪,何處孤煙。向一溪橋,一茅店,一漁船。 別般天地,新樣山川。喚家僮、訪鶴尋猿。山深寺遠,云冷鐘殘。喜竹間燈,梅間屋,石間泉。
一翦晴波嬌欲溜。綠怨紅愁,長為春風瘦。舞罷金杯眉黛皺。背人倦倚晴窗繡。 臉暈潮生微帶酒。催唱新詞,不應頻搖手。閑把琵琶調未就。羞郎卻又垂紅袖。
瑞麟香軟飛瑤席,吟仙笑陪歡宴。桐影吹香,梅陰弄碧,一味微涼堪薦。停杯緩勸。記羅帕求詩,琵琶遮面。十載揚州,夢回前事楚云遠。 人生總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采石宮袍,沈香醉筆,何似輕衫小扇。流年暗換。甚新雨情懷,故園心眼。明日西江,斜陽帆影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