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為鄞江之游先寄正仲三首 其二
天地悲歌里,江城戰血余。
哀湍瀉壞道,斜日照殘書。
發禿因慵櫛,園荒亦懶鋤。
舊來雙紫燕,隨我到茅廬。
天地悲歌里,江城戰血余。
哀湍瀉壞道,斜日照殘書。
發禿因慵櫛,園荒亦懶鋤。
舊來雙紫燕,隨我到茅廬。
在天地間的悲歌之中,江城還殘留著戰爭的血跡。湍急的水流沖刷著破敗的道路,夕陽斜照著殘缺的書籍。頭發稀疏是因為懶得梳理,園子荒蕪也是因為懶得鋤草。過去的那對紫燕,跟隨我來到了這茅廬。
戰血余:戰爭留下的痕跡。
慵櫛:懶得梳頭。
茅廬:簡陋的房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戰血余’可推測是創作于戰爭之后。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詩人經歷了戰亂,生活環境破敗,心境哀傷、孤寂。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戰亂的感慨和自身的凄涼心境。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狀況和詩人的情感。
豐姿閒淡洗妝慵,眉綠輕顰秀韻重。香惹夢魂云漠漠,光搖溪館月溶溶。陳家樂府歌瓊樹,妃子春愁慘玉容。安得能詩韓吏部,郭西同去醉千鐘。
千葉揚州種,春深霸眾芳。無言誚君子,窈窕有溫香。
咸陽九原上,昔日冠蓋場。秋風動禾黍,曠野浩茫茫。大化無停留,榮耀安可常。煙云迷五柞,榛棘沒長楊。時運理則然,來者徒自傷。所以放志意,酣歌稱我觴。鳴箏縱繁響,緩此幽思長。回車長樂阪,將去復彷徨。愿為云中雁,寥廓恣高翔。
高士如君絕世塵,埋名休認買名人。故山叢桂隔煙霧,天際浮云為比鄰。文字有神供寄傲,揶揄無鬼笑清貧。花間濁酒勤相對,好共匡床過小春。
翠管銀罌舊事傳,新春剩喜在新年。巧裁綵勝迎佳節,更祝君王壽萬千。
雄圖屬天造,宏略遇群飛。風云猶聽命,龍躍遂乘機。百二當天險,三分拒樂推。函谷風塵散,河陽氛霧晞。濟弱淪風起,扶危頹運歸。地紐崩還正,天樞落更追。原祠乍超忽,畢隴或綿微。終封三尺劍,長卷一戎衣。
維揚佳士潤州客,十載簪纓游上國。齋居新搆遠塵囂,彤邸扁題留翰墨。縹帙牙簽左右陳,青囊有藥濟時人。年來積得陰功厚,紅杏花開繞舍春。長時賓友多相過,透竹茶煙翠成朵。機心總付與浮云,觴詠笑談無不可。老我年來眾疾嬰,愿求匕劑制頹齡。朱顏若有還童望,不用黃庭內景經。
秋來不謂見春華,疑與春風是一家。已向枝頭開菊蕊,更來菊上作桃花。名園看盡好花枝,黃菊施朱獨未窺。應是天憐秋寂寞,故分春色到東籬。
公暇閱國經,儼然見前哲。星漢煥文章,冰霜穆風節。靈鳳超眾禽,太山眇丘垤。曾來守此邦,我得遵遺轍。低頭愿執鞭,仰止心徒切。
雨余山閣洗炎囂,絳燭頻燒。故人住近攜琴至,豈煩折簡相邀。新甕景山斟酌,小團鴻漸烹調。畫檐風動響芭蕉,梧竹翛翛。石床涼思清肌骨,紈扇都拋。辨馬極談申旦,聞雞起舞中宵。
易水悲歌后,燕人始有風。屠沽當日好,市井至今雄。山繞黃花北,河吞碣石東。君才畿輔少,北鄙不相同。
一官何拓落,又送子長征。雨濕袍襟重,秋隨馬足輕。別離多感槩,疆場兜戈兵。穩坐蓮花幕,凌煙在筆耕。
冰心寂寞無相識,別了宮樓,掛做檐鉤。是夜憑窗照客眸。燭花漸瘦檀香案,莫起閑愁,莫嘆寒幽。試卷秋簾看影浮。
即看賓客散應劉,何意功名到故侯。薄宦未能成病免,離筵早已入邊愁。旌旗黯黯黃河暮,雨雪霏霏白草秋。縱使登樓堪望遠,浮云無處覓中州。
暳暳眾星沒,郁郁晨光布。仆夫理前綏,轅馬戒中路。王事有嚴程,客行當歲暮。霜雪日夜零,原野不可騖。驅車在迅飆,能不馳我慕。倉卒昵親懷,宛曲分離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