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一三
積癈未蘇,連遭荒旱。
鐵作心腸,也須寸斷。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何妨賞翫。
皓月流輝,覺天云散。
倒跨楊岐三腳馿,深村荒草閑行看。
光境俱忘,瞎乾坤眼。
積癈未蘇,連遭荒旱。
鐵作心腸,也須寸斷。
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何妨賞翫。
皓月流輝,覺天云散。
倒跨楊岐三腳馿,深村荒草閑行看。
光境俱忘,瞎乾坤眼。
長期荒廢尚未恢復,又接連遭遇干旱。即使鐵石心腸,也會心碎腸斷。貧僧自小不喜歡受煎熬,幸逢中秋佳節,不妨賞玩一番。明月灑下清輝,覺性天空中的陰云消散。倒騎著楊岐派的三腳驢,在深村荒草間隨意行走觀看。光影與外境皆已遺忘,蒙蔽了世俗的認知之眼。
積癈(fèi)未蘇:長期荒廢尚未恢復。癈,同'廢';蘇,蘇醒、恢復。
荒旱:干旱災害。
山僧:僧人自稱,此處為禪僧自指。
煎熬:比喻身心受折磨。
覺天:佛教術語,指覺悟的境界,如清空無染的天空。
楊岐三腳馿(lǘ):楊岐派為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三腳驢'是禪門機鋒用語,或指超越常規的存在('三腳'喻非常規)。
光境俱忘:超越對光影、外境的執著,達到無分別的禪定狀態。
瞎乾坤眼:打破世俗的分別知見,遮蔽凡夫的認知局限。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創作于禪宗興盛時期。偈頌是禪僧傳法、悟道的載體,常結合生活境遇與禪理。詩中'積廢荒旱'或反映當時民生現實,'中秋賞玩''光境俱忘'則體現禪僧在日常中體悟佛法的修行特點。
全詩以'困境-賞玩-悟境'為脈絡,前半寫現實苦難引發生命感慨,后半借中秋賞月轉入禪悟,最終以'光境俱忘'超越世俗認知,展現禪宗'煩惱即菩提'的修行智慧,是禪門'即事而真'思想的生動體現。
纖私滌盡未為難,要識時中是孔顏。此個路頭何處問,苦心空使鬢毛斑。
我家濠水上,落日嘯清流。鼓柁慚相問,傾杯忝共游。江空時影雁,風蕩半扶鷗。恣意乾坤闊,蒼蒼橫翠眸。
黃龍此語蓋天地,從來縝密不通風。后昆隨例承其響,總道貓兒解捉蟲。
憔悴當年舊綺羅,長門深鎖奈愁何。淚凝春雨雙飛蝶,發暈秋波五斛螺。正恐玉階寒色近,漫疑前殿夜明多。錦衣綠字年年換,輸與宮人畫黛娥。自別天涯鎖院門,不堪芳草憶王孫。稿砧去后迷行跡,金井秋荒涴水痕。蛩絮涼煙侵白曉,螢黏殘雨又黃昏。搗衣石上從今拭,邊寒荒草一并論。慘綠斜陽結暮愁,朱門回首罷春游。同岑臭味輸溫郭,高閣芳塵感應劉。數遍花蘭梧甃暗,重來樅屐石臺秋。即今漫掃題詩處,一任西風鳥跡留。門設常關養歲華,更無駟馬并高車。一痕睛翠熏衣桁,數點清光映畫叉。時有蝸涎侵粉壁,悄無人跡數庭花。休將香屑前身問,落葉深深長昔耶。
牛皮嶂上雨空濛,俯視忽驚失眾峰。記得舊游風景好,排青滴翠幾千重。
春池日暖少風波,花里牽船水上歌。遙索劍南新樣錦,東宮先釣得魚多。
蒼翠山林景,巍峨城上樓。北山松已老,南畝稻將收。陶謝詩相敵,雷陳分各投。羅浮何日約,同與赤松游。
江南地僻晝如年,春與閒人別有緣。滿徑落花風陣陣,一犁新雨水田田。池塘草長詩成夢,簾幕寒輕酒擅權。四壁已空諸業盡,囊中剛剩買山錢。
揮手歸鴻望已乖,風塵依舊兩芒鞋。人居閒處非佳境,事到難時且放懷。無限興亡看越絕,何妨奇怪說「齊諧。」孤蹤轉覺支離甚,一任蒼苔自上階。
在虞之胄,實惟有姚。穎艷玉秀,華茂桃夭。居顯祗明,在靈格幽。清塵熠爍,淑心綢繆。爰及祁陽,惟德之周。
路馀百里兩山間,水驛山程總不安。誰把千金平滑蹬,免教一葉委驚灘。行人感嘆何時已,賢守功名百世看。次第吾閩都似掌,卻嗤蜀道號泥盤。
百六十年,人物風光,天中剩區。看金明池上,秋涼洗馬,玉津園里,日落啼烏。廣武興悲,夷門隕涕,七十侯生尚在無。傷心處、比洛陽宮闕,一樣荒蕪。幾番搔首踟躕,便寫向、旗亭補說郛。似阮公講學,淹留尉氏,班生作賦,嘆美東都。讕語丁寧,叢談細碎,入手皆成一串珠。誰更要。寫開元遺事,南宋新書。
碧海孕明月,天河倒列星。光從波面涌,清逼酒顏醒。遠岸依沙白,長林卷霧青。百年渾得幾,行盞莫教停。
律身須禮不容疏,公以治心其庶乎。二者沒身而已矣,不知人世有榮枯。
九秋佳節曉風清,百里弦歌喜氣生。日月并當陽數應,黍禾恰值歲功成。花因辟惡簪萸蕊,酒為延年泛菊英。野老顧陪長久宴,弘敷壽域遍黎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