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浦十詠 周程三先生書院
千載斯文冷,先生以道鳴。
山川師友趣,日月弟兄情。
門靜一松在,源深雙浦橫。
兒童游里巷,猶喜說周程。
千載斯文冷,先生以道鳴。
山川師友趣,日月弟兄情。
門靜一松在,源深雙浦橫。
兒童游里巷,猶喜說周程。
千年以來文化學術冷落,先生們以道義之聲彰顯傳承。山川間蘊含著師友相交的趣味,歲月里沉淀著如弟兄般的深厚情誼。門庭寂靜唯有青松挺立,道統源頭深遠如雙浦橫流。孩童在里巷間玩耍,仍歡喜談論著周敦頤與程氏兄弟。
斯文:指禮樂教化、文化學術,語出《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
道鳴:以道學彰顯聲名,指周程三先生(周敦頤、程顥、程頤)弘揚理學。
雙浦:指橫浦地區的兩條河流,此處借指道統淵源深遠。
周程:周敦頤(理學開山)與程顥、程頤(理學奠基者),合稱'周程三先生',是宋代理學核心人物。
橫浦(今廣東南雄或江西大余)為宋明時期文化要地,周程三先生書院為紀念周敦頤、程顥、程頤三位理學宗師而建。詩人遍歷橫浦時作《橫浦十詠》組詩,此篇通過書院景象與民間反響,反映宋代理學在地方的傳播與影響,創作時間約在宋末元初或明代,具體待考。
全詩緊扣'書院'主題,由歷史(千載斯文)到當下(兒童說周程),由環境(松、浦)到人文(師友、弟兄),簡筆勾勒出周程三先生傳承道統、澤被后世的文化圖景,是一首兼具歷史深度與民間視角的理學紀念詩。
潁川太丘賢子孫,
卜宅湘川還近村。
斜日數尖山入座,
清風幾個竹當門。
載酒每聞佳客至,
卷書時共野人言。
若為攬袂去城郭,
遠訪桃花流水源。
五月南州去,
仙舟入水鄉。
荷花嬌弄色,
棹撥鏡中香。
月到句吳滿,
山當越嶠長。
孤蓬晚開酌,
偏送好風涼。
幾日關人事,陰風黯鼓鼙。
諜回聞野戰,齋臥匝鄰啼。
積雪冥鴻遠,輕陽太白低。
元戎頻送捷,有待頌淮西。
一謝交游故國回,
寒喧不斷素書來。
杜陵雖有虛名好,
溝壑何曾一救來。
同中有異,功亡就位。
異中有同,在位借功。
一步密移玄路轉,全身放下劫壺空。
隱隱密密,玲玲瓏瓏。
記取深云須變豹,自然死水不藏龍。
野田新霽后,散步足徜徉。
戲水魚知暖,尋花蝶抱香。
芹泥添燕壘,柳葉囀鶯簧。
遙憶龍山畔,春風舊草堂。
朝班數日待歸來,
又醉凌虛百尺臺。
兩歲雖為汝曹福,
一州那盡此翁才。
只今音問踰千里,
何日登臨共一杯。
宣室受釐知已久,
問公藏縮獨何哉。
車馳卒奔風雨過,
粉白黛綠春事妍。
裙腰政佳酒仍美,
那復有路到愁邊。
選紅弄墨,借脂光粉氣,添補清景。有子如嬰,正絢彩、祝臘先催年興。凍鎖東堂,春前雙樹,萼軟棲煙冷。霜毫揮灑,照花卻滿方鏡。
冰蕊向曉疑仙,巡檐共笑,繞庭柯鴉陣。拂起襟塵,念鬢雪偕老,香輸簪勝。畫里枝梢,天邊酒盞,意暖傳芳信。禪關容隱,林逋客夢同省。
居獨念無僻,
境動情不肆。
圣人然后能,
學者須敬忌。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語無生更轉誣。要識死生真道理,須憑鄒魯圣人儒。
屏去佛經與道書,只將語孟味真腴。出門俯仰見天地,日月光中行坦途。
滿城塵土污人甚
出郭青山入眼多
拿取小舟煙霧里
此生真個老漁蓑
蘭橈環城數疊。霧雨侵簾箔。翠竹交蒼樹,幽鳥聲聲如答。葦岸游綠鴨。暮山合。天際濃云罨。水周匝。
提攜一醉,濁賢清圣歡洽。瀛洲美景,盡道東南都壓。今日愁顏回笑頰。飛屧。且將萱草歸插。
帆隨湘轉。
望衡九面。
吳門東望郁岧峣,
秀色凌空近可招。
路轉翠微知有寺,
地連滄海見生潮。
洞中景似桃源小,
云外蹤疑石磴遙。
聞說誅茅棲隱者,
幾多清興逼塵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