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三九
玉幾凌霄,橫趨密室。
如風吹水自成紋,擲劍揮空無朕跡。
子細思量,令人氣急。
白木既無香,秤槌寧有汁。
玉幾凌霄,橫趨密室。
如風吹水自成紋,擲劍揮空無朕跡。
子細思量,令人氣急。
白木既無香,秤槌寧有汁。
玉幾高聳入云,徑直趨向隱秘的房室。如同風吹水面自然形成波紋,擲劍揮向空中不留痕跡。仔細思量,令人氣悶。白木本就沒有香氣,秤槌哪里會有汁液。
玉幾:玉制的幾案,此處喻指至高境界或禪法的超越性。
凌霄:直上云霄,形容高峻超越之態。
密室:隱秘的房室,喻指禪修中幽深難測的內在境界。
朕跡:痕跡、跡象,指可捕捉的具體形跡。
白木:無香之木,喻指事物本質無華,無額外屬性。
秤槌:稱量工具,喻指看似堅實實則無內在‘汁液’(喻指執著所求的‘實質’)的事物。
此為宋代禪門偈頌,創作于禪宗興盛時期。偈頌是禪師開示、傳法的常用形式,旨在通過機鋒、比喻破除弟子對文字、表象的執著,引導其直悟本心。此類作品多誕生于禪堂講法或師徒問答場景。
全詩以‘玉幾凌霄’起興,通過自然現象(風吹水紋)、動作(擲劍無跡)及日常物象(白木、秤槌)的類比,揭示‘諸法本無固定屬性’的禪理,強調修行需破除對表象的執著,直指事物本質。語言簡潔機鋒,體現禪宗‘教外別傳’的特質。
萬里塵沙,誰不嘆、紅塵零落。須知道,無多絕代,同茲命薄。金屋繁華能幾日,秋風紈扇涼先覺。問何如、青冢自年年,春猶昨。
關塞遠,云垂漠。毳帳冷,霜侵角。想琵琶一曲,愁中悟卻。傾國都因紅粉誤,畫圖豈怨丹青錯。況浮生、到處是男柯,空裁酌。
用文武火,運惡鉗錘。
死學者偷心,開人天眼目。
大用機前轉轆轆,十分慈悲,十分惡毒。
六踞名藍兮一笑來歸,青燈夜寒兮香風馥馥。
鷗一邊。鷺一邊。十里紅紅白白天。畫成秋可憐。
花便娟。月便娟。生小吳娃雙髻偏。耐郎來喚船。
陸郎金散盡,蕭索對斑騅。
踏遍重關草,空馀兩鬢絲。
春芳一以歇,陰雨況凄其。
世故還相見,披襟似舊時。
船隨金浪依蘆轉,鴉負殘陽繞樹回。異國名湖堪極目,遠山如畫展高臺。
十年風雨深懷冷,竟日歡娛百念開。多謝殷勤兼熟約,虎丘鄧尉共尋梅。
子是歐西奇男子,交游半是遠東朋。棄醫偷習中華語,佞佛旁搜梵國能。
新會高文通覺路,曼殊妙諦恥凡僧。鐘疏響竹搖千個,靜證波濤千萬乘。
裊裊枯藤淡絳葩,
夤緣直上照殘霞。
老僧不作依棲想,
將謂青松自有花。
高樓何迢迢,雨霽云靄深。
新霞媚層嵐,宿煙斂喬林。
四野靜無喧,有客方孤吟。
何以說幽獨,試奏朱弦琴,
邈然寄遙想,古人為知心。
荷氣散華沼,竹風飏清音。
目送群鳥遠,夕陽淡遙岑。
春風惠然來,照此素帷光。
欲寐不成寐,如有深徬徨。
虎豹雖已遠,風波在故鄉。
骨肉屢轗軻,生死能不傷。
欲歸難為歸,欲濟河無梁。
紅顏誰可保,遭遇亦何嘗。
江皋花漸開,靈鳥鳴西墻。
遠游竟何事,祇以攪我腸。
耿耿天為曙,緘淚擁衣裳。
燕子樓中燕子飛,
芹泥一點誤沾衣。
主人頻起嗔嫌意,
垂下珠簾不放歸。
萬政此官始,一身民命依。
獨弦成響細,寸木稟材微。
悍鷙攢岑隱,嗷鴻繞簕飛。
專心事剪滅,總與病根違。
冰輪輾破萬山扃,千里招呼眼共青。
對魄遍將肝膽照,論心不覺鬢毛星。
卻憐劍氣還看劍,為惜萍蹤又結萍。
相伴光華渾不厭,醒來猶見影窺欞。
仁壽徵夫子,乾坤正氣充。
德輝鄴下□,膏雨沛閩中。
治術原經術,文功暨武功。
江山嘉績在,萬古仰清風。
鳴鳩一聲斑竹林,
懷遠感時驚寸心。
卻憶南園春半夜,
薺花如雪草初深。
伊厥肇基,實既于強。不腆后人,孰搆孰堂。
駿美弗傳,憂心京京。載服于田,載藝于桑。
亦有良朋,于橐于囊。碩果不食,先業用光。
何晦于夕,何著于昕。舉或墜之,事必式因。
毋安于易,毋恤于艱。念敬爾守,祀事孔陳。
先公有言,予豈不聞。冥冥積德,在我后人。
雙蓮小。是伊行處成香草。成香草。一彎三寸,量來還少。
午簾小立苔聲悄。綠階點定相思稿。相思稿。若教掌上,著人情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