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雪
八窗唯一色
穉子詫天花
不稔已多歲
無寒能幾家
山川增古老
宇宙頓奢華
凍坐無他事
呼松自煮茶
八窗唯一色
穉子詫天花
不稔已多歲
無寒能幾家
山川增古老
宇宙頓奢華
凍坐無他事
呼松自煮茶
八個窗戶都被雪染成同一顏色,幼子驚訝地喊著天上的花(雪花)。莊稼歉收已多年,能有幾家不挨凍呢?山川因雪覆蓋更顯古老,天地間頓時一片銀裝素裹的奢華。我在冷坐中沒有其他事,喚來松樹一起煮茶。
穉子:即稚子,幼子。
天花:指雪花,因雪自天而降故稱。
不稔(rěn):指莊稼歉收。
奢華:此處形容雪后天地銀裝素裹的壯麗景象。
呼松:擬人化表達,與松樹相伴煮茶,體現閑適意趣。
此詩或創作于寒冬雪日。詩人見雪后八窗皆白,幼子驚嘆雪花,由此聯想到多年莊稼歉收、百姓難以御寒的困境;又觀雪覆山川宇宙,頓覺天地壯麗;最終在寒坐中以煮茶自適,反映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與個人閑適心境的交織。
全詩以“臘雪”為線索,由雪后景象起筆,轉入對民生疾苦的感慨,再升華至宇宙視角的壯麗,最后歸于個人閑適,情感層次豐富。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既體現對現實的關注,又展現文人雅致,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冬日即景之作。
守歲萍蓬里,停驂信宿間。兩宵看臘去,三日見春還。萬里趨金闕,孤燈傍玉山。天時與人事,客況總相關。
旅葵應蔓井,荒藤已上扉。寂寂空郊暮,無復車馬歸。瀲滟故池水,蒼茫落日暉。遺愛終何極,行路獨沾衣。
老去知無用,歸來得自如。幾年眠客舍,今日愛吾廬。處世無長策,閑時讀故書。但能營一飽,渾莫問其馀。
清湛乾坤一色新,好風吹動月精神。明河仿佛通南海,列宿分明拱北辰。蟾窟易伸攀桂手,霓裳錯認舞花人。南樓歲歲來登眺,光景依然是四鄰。
三里青山接水云,菊花時節每尋君。也知僻地真須假,敢謂虛名可與聞。閒處漁樵如宿約,老來農圃亦徒云。惟應再結吟詩社,共對西神賦夕曛。
孤節聞張母,冰霜晚不渝。他年三尺牘,茲事數行書。掌故非功令,操毫過闔閭。恨無劉向手,列傳記全疏。
雪頂鬣鬖一半灰,蒲團長日委塵埃。二時鐘板催難起,千里書筒置不開。屐齒經春生白醭,杖頭過雨著青苔。有人問客家何處,荅道俱盧洲上來。
停云獨倚闌,扣門問來使。云是張公子,永昌送詩至。
風籜晴暄,晝桐陰早,燕閣新香時度。沁月樓臺,帶山城郭,西湖翠嬌紅嫵。甚愛此閑中趣,尋盟舊鷗鷺。共容與。倚闌干、靜看飛絮。吟嘯里,簾卷暖煙霽雨。向一碧波璃,幾東風、呼棹來去。秀玉芳蘭,伴絲簧、庭院笑語。漸梅霖清潤,喜近槐扉初暑。
落到梨花春似許。芳甸云昏,浪飐花無數。煙水冥茫無問處。春歸恰在春來路。聞道峭寒生薄暮。底事舟人,尚向蘆中住。柔櫓咿啞多謾語。溯流卻是隨風去。
一騎南來火未斜,冬深何意尚京華。書生自笑心腸窄,才獻芻言便憶家。
乞得云臺散吏歸,園亭物物有光輝。臨湖更要波光闊,付與沙鷗自在飛。插來楊柳已梳風,乞與漁師泊短篷。歲晚蘆林總搖落,隔湖認得老鄰翁。籃輿軋軋上梅橋,玉照崚嶒入望遙。梅與主人俱舊識,一年詩興又相撩。
忽聞天外玉簫聲,花下聽來獨自行。三十六宮秋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
望望煙波上,芭蕉滿海天。人家龍眼國,生計荔枝田。日出鶯花里,云生雞犬邊。捕魚乘水節,一一放罛船。
中原節物正,梨花配寒食。黃昏一雨過,滿地嗟狼籍。塞垣春巳深,花事猶寂寂。朝來三月半,初見一枝白。爛漫雪有香,瓏松玉仍刻。芳心點深紫,嫩葉裁輕碧。懶慢不出門,雙瓶貯春色。殷勤遮老眼,邂逅慰愁夕。一尊對花飲,況有風流客。酒闌思故鄉,相顧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