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
寺居貧亦樂,多被憶家分。
井脈寒生霧,鐘聲遠入云。
青松知出處,白發耐耕耘。
此地民風古,如何弄梃聞。
寺居貧亦樂,多被憶家分。
井脈寒生霧,鐘聲遠入云。
青松知出處,白發耐耕耘。
此地民風古,如何弄梃聞。
居住在寺廟中雖清貧卻也安樂,只是常被思鄉之情擾亂心境。井中的寒水升起薄霧,悠遠的鐘聲傳向云端。青松仿佛知曉自己的生長之地,白發老者仍堅持耕耘勞作。此處民風古樸純厚,為何會傳來爭斗的聲響?
分:分散、擾亂,此處指思鄉之情干擾了安貧之樂。
井脈:井中的水脈,代指井水。
知出處:青松生長于此地,似有靈識,知曉自身根源。
耐:忍受、堅持。
弄梃:弄,使用;梃(tǐng),木棒,代指爭斗。
此詩或作于詩人暫居寺廟期間。詩人雖安于清苦的寺居生活,但思鄉之情與對當地古樸民風可能受擾的觀察,引發內心感慨。
全詩通過寺居生活與周邊景象的描寫,展現詩人安貧樂道的心境,暗含思鄉與對民風變化的隱憂,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于平實中見深意。
馬路行油碧,鵑聲促麥黃。樓居憂地震,夢斷憶天香。乍喜元兇黜,仍聞上智昌。衡門少今雨,道術可相忘。
鴻雁南飛不寄聲,暮云春樹遠含情。白湖高館何年別,青浦孤帆幾日行。香界竹深僧共隱,市樓花滿酒同傾。誰憐白發滄江上,閒倚東風聽晚鶯。
不知殘臘即春朝,時見村翁過野橋。欲訪寒梅愁信遠,稀聞爆竹覺人遙。自開畫幅閑尋壑,共對銅瓶晚聽潮。釋子詩朋相間信,莫嫌還往日蕭條。
云篆摹仙印,香菰纏綵絲。風回五明扇,日麗萬年枝。神飆隨律至,玉宇倍清涼。復古觀書處,偏宜晝漏長。兩岐呈瑞麥,三秀產靈芝。天意方垂佑,宸心愈肅祇。巽權默運甄陶外,德澤遐宣指顧中。號令一新民氣樂,正如解慍得薰風。天申佳節繼天中,賀慶年年信始通。明詔重頒浮論息,共知至計出天衷。百昌蕃殖歸神化,萬宇歡康屬圣時。形氣既和無疾癘,冰臺還更覺生遲。
天上元靈曲奏來,何因人世獎仙才。正如渡口溪風便,流出胡麻飯一杯。
甲與吾同生,君子行一周。少年各豐裕,歲晚懷百憂。菜地古城下,我今手鋤耰。君當往海陵,絕江汎漁舟。駕言彼就養,逝將老菟裘。哀哉隨陽雁,止為稻粱謀。君看橫江隼,萬里凌高秋。慈烏昔哺雛,日夜望雛長。安知風雨橫,故巢墮草莽。烏羽日摧頹,雛饑竟何往。其一止海隅,雌飛鳴相向。反哺若天性,迎烏致其養。我衰發盡白,兒長忽先喪。贈君慈烏篇,老淚滴紙上。
鳥驚殘夢隔窗紗,起坐鉤簾看落花。游子不歸春事晚,鵲聲長日在鄰家。
漢家西域是誰開,博望功成事可哀。斷送壯夫知幾許,換將胡物過東來。
清池老樹落花稀,雪滿仙巖獨鶴歸。十二樓臺天似水,空香散作白云飛。
中原不可復,志士愿終違。直把真心去,何妨假首歸。
堤柳拂煙疏翠葉,池蓮過雨落紅衣。娟娟唯有窗前竹,長是清陰伴夕暉。梁王宅里參差見,山簡池邊爛熳栽。記得九霄秋月上,滿庭清影覆蒼苔。
石頭城中有渺渺之秦淮,秦淮東流入江遠,其上疊巘連魯厓。牛頭雙闕云門開,三山北山郁煙霾。六朝遺跡猶在眼,千古往事徒興懷。昔人謂此洛中似,四面青山圍二水。劉侯熟識此景勝,況復愛畫入骨髓。五尺長紙繭不如,乘興破墨涂成圖。漁梁茅屋昏欲無,壞陵荒隴迷楸梧。寒潮已落斷崖闊,行人不渡扁舟孤。嵩邪邙邪漫漶那可辨,但見招提林杪直下藏村墟。憶我羈游石城日,江煙山雨正蕭瑟。橫塘酒家好新酒,醉倚船窗看奇崛。只將健句寫歸來,卻恨此時無此筆。
不分松聲聽似海,生增草色望如濤。山心水意終難定,耳目當前莫漫騷。
跋陀耶,娑婆訶。夏初萬魂唱此歌。一唱娑婆訶,寶鼎爇名香,無量壽明王。二唱娑婆訶,四月又初八,震蕩復此鄉。三唱娑婆訶,蒼原驚天罅,龕巖沉地殤。四昌娑婆訶,遍野芍藥開,無數血紅殤。五唱娑婆訶,旃檀焚一柱,燐火星星張。六唱娑婆訶,世乃銅爐世,六合盡炎煬。跋陀耶,娑婆訶。夏初萬魂唱此歌。咄咄宏論發,圣火覆地火。蟾匪吉祥娃,祲兆信不可。罔顧天箴警,故無當避禍。盛世不容抹,烝民需鎮妥。君不見,世無大悲者,滿篇克諧么?跋陀耶,娑婆訶。夏初萬魂唱此歌。
一圣揚天兵,萬國皆來臣。治道尚玄默,政簡民風純。明明我嗣君,寬詔出絲綸。洪恩浹四海,圣訓宜書紳。逆取乃順守,皇威輔深仁。貪饕致天罰,長吏求良循。河表背盟約,羽檄飛邊塵。圣駕親徂征,將安億兆人。湛然陪扈從,書劍猶隨身。翠華次平水,草木咸生春。冰巖上新句,文質能彬彬。冰雪相照映,珠玉如橫陳。詩筆居獨步,唐都一逸民。圣政罔二三,裁物惟平均。綜名必核實,求儒務求真。經術勿疏廢,筆硯當可親。佇待寰宇清,圜丘祀天神。選舉再開辟,仲祥當超倫。一旦騰達時,獻策宜詵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