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其九○
今朝二月十五,
黃面瞿曇滅度。
諸方撾皷聲冤,
盡是閑言長語。
一點涅槃心,
無人知落處。
山花淚滴如紅雨。
今朝二月十五,
黃面瞿曇滅度。
諸方撾皷聲冤,
盡是閑言長語。
一點涅槃心,
無人知落處。
山花淚滴如紅雨。
今天是二月十五,是黃面佛釋迦牟尼涅槃的日子。各方擊鼓申訴冤屈,全是些無關緊要的閑話。那一點涅槃的本心,沒有人知道它落在何處。山間的花像淚滴般落下,如紅色的雨。
黃面瞿曇(qú tán):釋迦牟尼的別稱,因膚色黃而得名,瞿曇為釋迦牟尼族姓。
滅度:佛教用語,即涅槃,指超脫生死輪回的境界。
撾皷(zhuā gǔ):擊鼓,撾意為敲擊。
涅槃心:指達到涅槃境界的清凈本心,佛教認為此心超越言語形相。
紅雨:形容落花或雨珠如紅色雨滴,此處或兼指山花上的雨珠與飄落的花瓣。
此詩為宋代禪宗僧人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之一。宋代禪宗興盛,偈頌常為闡釋佛理而作。二月十五為佛教‘涅槃節’(釋迦牟尼圓寂日),作者借此日世人擊鼓追思的場景,批判形式化的追緬,強調應直指涅槃本心,反映了禪宗‘離相悟空’的思想。
詩借佛陀涅槃日,指出世人‘撾皷聲冤’實為‘閑言長語’,批判執著表象的形式主義;‘涅槃心無人知落處’揭示佛性無形無相、不可言說的本質,末句以‘山花淚雨’增詩意,體現禪宗‘不立文字,見性成佛’的核心思想。
一怒王師吊伐初,堂堂人物古誰如。
劍頭何患無炊米,楯鼻多應有檄書。
盡道公孫能躍馬,應憐學士獨焚魚。
旌旗未度長河水,千騎元戎已搗虛。
佳節深山度,禽聲破寂寥。
坐愛溪蒲綠,那須漬酒瓢。
柳暗滄洲路,山回螺浦津。
群兒環白發,應憶遠游人。
天祿遙徵衛叔,
日龍上借羲和。
將共兩驂爭舞,
來隨八駿齊歌。
葛洪丹井久蕪沒,浮邱羽人不可攀。
萬里冥搜待仙吏,千秋靈跡出人間。
地開玄圃非凡界,客是蓬萊最上班。
獨立池臺挹遺韻,天風吹鬢放歌還。
伏熱秋仍甚,俄驚此夕陰。松濤響遠壑,巖溜下高岑。側徑人行怯,平田馬度深。三農方待雨,未可賦愁霖。
濟北旱為虐,齊東節重過。蝗飛赤地盡,馬踏白云多。草木秋風入,田疇晚霽和。久晴疏雨具,天色定如何。
旅跡泥中路,蒼茫野望時。徑蘿褰雨幕,岸柳罥風絲。日暗秋逾淡,山高云故遲。捕蝗今正急,辛苦向東菑。
畫戟森嚴晝漏遲,
凝香燕寢日斜時。
柝聲繞院人聲寂,
滿箔春蠶正吐絲。
振衣千仞倚層樓,碧水丹厓翠一丘。歸去煙霞猶兩袖,別來風雨已三秋。
心同每惜交游晚,老去空嗟歲月流。莫向炎荒憐僻地,扶輿清淑即中洲。
每于聞見憶登樓,滿目清溟失眾丘。學溯程朱元是派,運逢唐宋已成秋。
禪關了悟悲三昧,儒業詞章自九流。卻喜離明當午會,邇來文獻屬南州。
年年花時醉花下,醉后狂吟興瀟灑。有時午夢度花磚,花間蒼苔坐三雅。
今年春事不堪夸,臘盡春寒飄雪花。尋梅幾度空惆帳,獻歲無人采山茶。
東風二月乍回暖,瀾滄江頭歸緩緩。隔岸桃花瞥眼過,玉壺難賣春一碗。
臨西官舍飛緇塵,楊柳條短不系春。更愁陰山三丈雪,闊絕東西無行人。
時逢清明歸計決,歸來又過寒時節。前度元都菜花黃,杜鵑啼殘躑躅血。
幸有余芳戀枝頭,春病無端又春愁。緣慳坐惹蜂蝶怨,興淺誰同秉燭游。
明知樂事年年少,一番春去一番老。好花能得幾時看,看到無花更懊惱。
昨來暫到五柳居,分得菊苗手自鋤。秋花應勝春花好,留醉重陽風雨廬。
三十登壇往事過,英雄兒女兩蹉跎。
他鄉白發愁邊滿,故國青山夢里多。
末劫文章龍起陸,孤星涕淚鵲填河。
弓衣繡坼秋魂冷,休唱尊前舊楚歌。
擬結閑中一草堂,此心安處即吾鄉。
須知見在身為患,見說長生藥有方。
老去看書徒引睡,愁來得句不成章。
從前習氣都除盡,待與高人論坐忘。
蟻斗知將雨,
蟲鳴覺近秋。
衰翁非愛酒,
無計奈孤愁。
海宇清平在度中,眼光如月手如風。千秋感激能知我,一代功名已屬公。
身系安危關氣數,才兼將相必英雄。憶初羽扇麾軍出,已覺休休量不同。
十年滿志見清澄,次第收功到秣陵。伊呂之間斯論定,漢唐以下幾人能。
暴腮我是登龍鯉,銜尾誰非附驥蠅。王謝風流重江左,及門五尺亦羞稱。
果然天意葉人謀,第一功歸第一流。仁壽定過文潞國,勛封無愧武鄉侯。
同時列校分茅土,到處生祠起萼樓。自是德星門祚盛,三旌六戟未為優。
行將下澤游鄉里,何待長沙策冶安。忠愛無非臣子分,公孤原是圣賢官。
從知管晏程功小,誰識共和協力難。四海蒼生望霖雨,豈惟推解活單寒。
蝕月妖蟆俄掃穴,
鳴陽丹鳳力回天。
圍腰不愛重金帶,
洗腳寧登一葉船。
桃花林外酒旗飄,曾醉東風聽綠幺。
昔日疏狂齊阮籍,幾人勛業似班超。
草非指佞心終直,桐即知音尾已焦。
萬事不能能飲酒,月明戲舉玉杯邀。
門掩蒼苔一徑中,秋千閑在曲闌東。
梨花落地半窗雨,柳絮入簾三日風。
斗草懶舒紅袖冷,啼鶯無奈畫屏空。
江南二月韶光賤,孤負枝頭蛺蝶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