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侍者以拙自處請語為警
大地人求巧,子獨全其拙。吃飯倒把匙,刺眼翻著襪。只知困守株,不愁飛辯月。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團鐵。
抱璞尋??錘,巧手難施設。朅來就拙玲瓏陰,氈拍板合無弦琴。摘楊黃花嗑然笑,樵童牧豎皆知音。
豈不見棱道者,破七蒲團無縫罅。鬼窟翻身呼大差,卷起簾來見天下。
又不見隆藏主,此是吾家睡虎子。氣肅西風牙爪露,千林掃跡無狐兔。
須知巧自拙中出,巧拙到頭無處覓。無尋覓處知端的,急來與汝粗拳吃。
大地人求巧,子獨全其拙。吃飯倒把匙,刺眼翻著襪。只知困守株,不愁飛辯月。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團鐵。
抱璞尋??錘,巧手難施設。朅來就拙玲瓏陰,氈拍板合無弦琴。摘楊黃花嗑然笑,樵童牧豎皆知音。
豈不見棱道者,破七蒲團無縫罅。鬼窟翻身呼大差,卷起簾來見天下。
又不見隆藏主,此是吾家睡虎子。氣肅西風牙爪露,千林掃跡無狐兔。
須知巧自拙中出,巧拙到頭無處覓。無尋覓處知端的,急來與汝粗拳吃。
世間之人都追求機巧,你卻獨獨保全自己的拙樸。吃飯時倒拿著勺子,刺眼時反穿著襪子。只知道像守株待兔般困守本真,不發愁言辭敏捷如飛辯明月。天然的真性尚未分化,如同混沌未開的一塊鐵。抱著未經雕琢的玉璞尋找熔爐錘打,巧手也難以施展技藝。前來在拙樸的玲瓏之境中,用氈拍板合著無弦的琴音。摘楊枝黃花時發出嗑然笑聲,樵夫牧童都能領會其中真意。難道沒看見棱道者,打破七個蒲團卻無一絲縫隙。在鬼窟中翻身大呼差池,卷起簾來便得見天下。又沒看見隆藏主,這是我家沉睡的虎子。西風氣肅時牙爪顯露,千片樹林中掃盡狐兔蹤跡。要知道機巧本從拙樸中生出,巧與拙最終無處尋覓。在無處尋覓之處方知真意,急切間給你吃我這粗笨的拳頭。
困守株:化用守株待兔典故,此處指堅守本真不機變。
混沌:古代神話中未分化的初始狀態,喻自然本真。
抱璞:典出和氏璧故事,指保持未雕琢的天然狀態。
朅來(qiè lái):前來,來到。
棱道者、隆藏主:可能指兩位禪宗僧人,用于例證拙中藏巧的修行境界。
蒲團:僧人坐禪用的圓形墊具。
睡虎子:比喻看似沉寂實則威嚴的存在,喻拙中蘊含力量。
端的:確切,真意。
此詩為勸誡舜侍者而作。宋代禪宗盛行‘以拙為修’的理念,認為機巧易失本真,守拙方能見性。詩人通過生活實例與禪門公案,結合自身對‘拙’的體悟,旨在警醒侍者:真正的修行不在外求機巧,而在保持天然之心。
全詩圍繞‘拙’展開,通過生活場景、禪宗典故與哲理思辨,指出‘巧自拙出’‘巧拙無覓’的辯證關系,強調返璞歸真的修行真諦。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是典型的禪理詩,體現了宋代禪詩‘以俗為雅,以拙為巧’的藝術特色。
愛弟清時拜好官,難兄千里問平安。薊門一見生春色,姜被同眠耐夜寒。池草夢回吟興逸,鄉情談罷客懷寬。念均□□多和樂,荊樹花開應共看。
軒轅云裔越公家,學道青山幾歲華。仙覓安期曾授棗,詩成湘子解開花。金砂擬煉長生藥,銀海初回遠使槎。二十四巖明月夜,簫聲何處落煙霞。
揮塵南雍愛說詩。當今匡鼎解人頤。且覽郊原春浩蕩。攜杖。沙坪新柳碧如絲。綠茶香釅烹龍井。湯迸。巴山勝話漲秋時。世亂霸才難屈指。如此。莫矜蹲坐學孤羆。
西風木落曉猿驚,一水東流日夜聲。兩岸青山看不盡,扁舟又過楚王城。扁舟晚泊洞庭西,江草江花岸岸齊。卻過白龍祠下去,兩邊楓樹鷓鴣啼。
倫紀無章古道昏,哇聲亂耳詎堪論。千年不睹真儒效,空憶河間禮樂存。
靈陽子,來告別。送行不似,相迎時節。聽予囑、游必有方,待孀毋緊切。我人除,煙火滅。莫忘初志,旋添決烈。行大道、開闡亙初,邀清風明月。
倚闌楚云深,莽莽接地陰。叢菊香漸老,誰與話冬心?霜嚴風蕭瑟,月邊恍聞琴。
一百八盤山路,七十二峰曉寒。日暮煙橫谷口,雨馀云宿松端。
大夷峰頭天地寬,不似武夷山九盤。寄語潯陽江上客,游時莫作小姑看。
獨立云端見似人,頫看滄海幾揚塵。幕云崮與凌煙崮,爭及金剛不壞身。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陽在何處,莫望寄征袍。
笠澤滄波擁洞庭,望中七十二峰青。待偕龍女乘云去,占取參天一畫屏。
拂曙陰風舞六花,滿城和氣醉流霞。臘前已見三登瑞,宿麥連云有幾家。
風塵經日鬢華新,夢里青山說未真。滿地落花人起晏,一簾疏雨燕來頻。蠶成麥熟歌良吏,酒美羊肥賽土神。別有報恩三尺在,中原無事且隨身。
予友晉伯氏,叔子予同科。共季對春闈,伯也先鳴珂。時予棲燕市,朝暮相劘切。伯翁寄書來,倖予亦窺閱。首舉婁公戒,唾面宜自乾。無心與有心,侵我只歡然。定當勿侵人,有往必有還。衣寧用其故,屋寧居其小。馬寧跨其弱,趨事寧凌曉。吾當坎軻日,國事必殫心。吾當隆盛時,罔敢驕于人。好友須締結,締結勿以財。時事戒輕議,囑事口莫開。權門不可慢,權門不可近。游士亦屏絕,一刺良重慎。為吾具壽言,須入不仕語。爾第吾起官,似爾為營取。守靜聽自然,遠到卜于汝。一讀一三嘆,黃發之言芳。喜不倦于教,是宜閥閱昌。伯翁懋勛業,天署達龍荒。贈言遍京國,不乏錦堂章。組之用為壽,維以發潛光。抑將告仕籍,式遵永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