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人夸之子得春早,道眼看來春最遲。
萬木已悲山欲瘦,一花才與水相宜。
乾坤寂寞常如客,今古平章無盡詩。
說著色香猶近俗,丹心祗許伯夷知。
人夸之子得春早,道眼看來春最遲。
萬木已悲山欲瘦,一花才與水相宜。
乾坤寂寞常如客,今古平章無盡詩。
說著色香猶近俗,丹心祗許伯夷知。
世人都夸贊這株梅花得春最早,但若以悟道者的眼光來看,它的春天其實來得最晚。當萬木因秋意而凋零,連山容都顯得消瘦時,唯有這株梅花與清冷的流水最是相得。天地之間一片寂寞,它如同永恒的過客;古往今來,評議它的詩作從未斷絕。若只說它的色與香,仍未免流于世俗;那赤誠的本心,唯有伯夷這樣的高潔之士才能理解。
道眼:悟道者的眼光,指超越世俗的視角。
萬木已悲:化用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意,形容秋意濃重、草木凋零。
平章:評論、評議。
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因不食周粟而死,代指高潔隱士,常被用來象征堅守氣節的品格。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經歷世事浮沉后,借梅花自喻,表達不隨流俗的人生態度。詩中“道眼”“伯夷”等意象,暗含對世俗評價的超越,反映了作者在復雜環境中堅守本心的心境。
全詩以梅花為喻,通過對比與用典,突出其不慕俗艷、高潔赤誠的特質,既是對梅花的禮贊,亦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寫照,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展現了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趨庭有夢天應覺,故遣東風送畫船。冗我尚逋端友詠,祝君頻寄惠山泉。松窗滴露臨蘇帖,月榭分光校楚編。間過義興吳季子,相思煩為道懸懸。
禊事留真及愛鵝,此才溫謝較如何?殘山舉目均興感,淳祐寧能比永和。
春人似挾冰霜氣。粉黛輸姿媚。夷光合是可人兒。惟有春愁展轉不能移。一樣苕華須護惜。恁是芳心窄。好留顏色付東君。不許夢中飛去便為云。
催花初過社公雨,對酒喜烹溪友魚。盡道亂山窮絕處,年華未覺異吾廬。社雨霏霏濕杏花,農家分喜到州家。蒼鵝戲處塘初滿,黃犢歸時日欲斜。
一二初三眉黛橫,佳人夜夜望瓊英。無端數到團圓后,圓不多時缺又生。
靈靈而時時昧,不得月隨流水。歷歷而處處混,不得雨逐行云。
不風流處總風流,梓里名花月旦收。白傅情懷因念舊,東坡才調洵堪儔。廿年蹤跡渾如夢,一曲齊梁溯莫愁。過眼云煙原幻境,群芳何幸姓名留。
楊柳綠堪染,芙蓉紅欲然。冥懷與誰契,俯仰共熙然。
秋去冬來傷歲暮,南馳北逐嘆涂窮。百年得喪心如鐵,一路風霜鬢易蓬。故國關山詩卷里,異鄉人事酒杯中。江湖廊廟憂盈抱,不獨思家意萬重。
層層作蕊。更絳趺一一,能結雙子。定是青陵,魂入寒香,催教朵朵連理。雌雄不少相思樹,又恁得同心如爾。更愛他、飛雪丹成,灼灼杏葩難似。堂上鴛鴦慣見,試將七十二,來與相比。臉際凝脂,決勝明霞,幾片天邊初起。枝枝正發臺關驛,染遍了、白鷴頭尾。記昔年、弄玉同攀,笑向影邊斜倚。
何處生春早,春生池榭中。鏤瓊冰陷日,文縠水回風。柳愛和身動,梅愁合樹融。草芽猶未出,挑得小萱叢。
溪漘水凈蓮莖倒,林杪風乾栗罅開。迥眺獨吟俄夕景,畢逋鴉尾過墻來。
首夏憩祇園,游息解冠簪。窗楹抗疏敞,殿宇閟深沉。綠竹帶陰渠,丹葩綴陽林。既枉高人躅,亦協靜者心。琴書散煩慮,鐘磬發幽音。清言忘朝昃,玄思超古今。
疊璧凝影皇壇路,編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黃鐘歌大呂,還符寶歷祚昌年。
月上未上半銜煙,與客攜壺艤舸船。乍看潮漲流涓涓,倏忽汪洋溢百川。須臾霧散進嬋娟,金波蕩漾不成圓。疏籬茆屋兩三椽,野人濯足臨溪邊。冷然一棹去如仙,中流擊楫更扣舷。放歌宛轉酒杯傳,半酣白眼望青天。美人家住城之偏,重門關鑰信杳然。思而不見空回旋,沈竿沒纜水濺濺。入竹穿蘿裊裊牽,主人呼酒尚流連,客子披襟擁露眠。此中勝事難盡宣,人生行樂須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