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吟
熙寧歲丙辰,海內厄安石。
慶元歲丙辰,偽學禁如織。
寶祐復丙辰,衣冠墮荊棘。
龍蛇數云惡,鄭玄炳先識。
諸生不齚舌,投荒誠予職。
鵂鹠號屋頭,鼯鼠攪床側。
云集膚已粟,日出汗欲赤。
瘴癘半南州,可軒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蒼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讀易。
熙寧歲丙辰,海內厄安石。
慶元歲丙辰,偽學禁如織。
寶祐復丙辰,衣冠墮荊棘。
龍蛇數云惡,鄭玄炳先識。
諸生不齚舌,投荒誠予職。
鵂鹠號屋頭,鼯鼠攪床側。
云集膚已粟,日出汗欲赤。
瘴癘半南州,可軒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蒼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讀易。
熙寧年間的丙辰年,國家因王安石變法陷入困境;慶元年間的丙辰年,禁止'偽學'的禁令密集如網;寶祐年間又逢丙辰年,士大夫們陷入危難。龍蛇之年多稱兇厄,鄭玄早有先見之明。學子們不必沉默不言,被貶謫到荒遠之地本是我的職責。貓頭鷹在屋頂啼叫,鼯鼠在床側攪動;陰云密布令人寒毛豎起,烈日當空汗水淋漓。瘴癘之疫蔓延半壁南州,可軒之地全靠神力護佑。我所居住之處大致相同,只有青苔相伴寂靜無聲。丙辰年依舊是丙辰年,我且焚香研讀《易經》。
熙寧:宋神宗趙頊年號(1068-1077),丙辰年為1076年。
厄安石:因王安石變法引發的政治困境。厄,受困;安石,王安石。
慶元:宋寧宗趙擴年號(1195-1201),丙辰年為1196年。
偽學禁:南宋慶元黨禁,指當時禁止程朱理學為'偽學'的政治運動。
寶祐:宋理宗趙昀年號(1253-1258),丙辰年為1256年。
衣冠:代指士大夫階層。
龍蛇數:古人認為辰(龍)、巳(蛇)年多災厄,稱'龍蛇之歲'。
鄭玄:東漢經學家,曾注《易經》等典籍,此處借指有先見的學者。
齚(zé)舌:咬舌,指因恐懼而沉默。
鵂鹠(xiū liú):貓頭鷹,古人視為不祥之鳥。
瘴癘:南方濕熱環境中流行的惡性傳染病。
此詩應作于南宋末期寶祐丙辰年(1256年)前后。作者親歷或聽聞多個丙辰年(1076、1196、1256)的政治動蕩——熙寧變法、慶元黨禁、寶祐年間的士人受壓,結合自身被貶謫南方的經歷(詩中'投荒''瘴癘'可證),通過詠嘆'丙辰'這一特殊時間節點,表達對歷史循環與個人命運的思考。
全詩以'丙辰'為時間線索,串聯宋廷三次重大政治事件,既批判歷史上的黨爭之禍,又暗喻當下士人困境。末句'焚香且讀易'以靜制動,展現作者在動蕩中堅守精神世界的品格,是南宋末年士人心態的典型寫照。
陸川年少,想入高寒。三四卷、詩心照我,兩千載、古調誰彈。微覺得、種柳江邊,秋氣彌山。論交江海年年。臨桂雙緣。此又是、一時朱呂,學到處、重振騷壇。愧相逢、端復高名,七字難殫。
少司成下老門生,十載追思萬種情。埃墨卻疑顏子餓,濁流難污伯夷清。百年邃閣塵誰掃,萬丈陰崖雪自明。聞說先生渾不計,酒尊詩句寫和平。
巖前生曉色,空際起雞聲。遙想淮南去,應于云上耕?,幊毓略码[,村郭數星橫。坐看煙霞氣,悠然塵慮清。
荒溪無來軌,山亭迥且深。清風左右至,夏木靄繁陰。飛飛雙珍禽,喈喈流好音。懷君青霞佩,歷亂朱弦琴。惟應西峰月,可以喻同心。
花誥重宣捧陛聽,高賢永夏及趨庭。南山酒獻官為岳,益部人占壽是星。彩服舞看雙鶴白,玄文傳識一牛青。巴江雪浪年年曲,似祝長生抱竹坰。
茅家兄弟學仙遲,不見春風長紫芝。桃熟海山還有日,鶴歸人世更無期。游魂渺渺知何在,荒冢壘壘盡可疑。惟有夕陽如舊日,照人來讀棣華碑。
薛家賢節母,身住滆湖村。老去霜春面,歸來月夜魂。孤鴻難再偶,慈竹自添孫。不負生前恨,金書照里門。
豈無死綏志,慟哭向陰山。失險六師破,冒圍一士還。儀床衣尚赤,墓道草空斑。邊釁何人啟,忠魂繞漢關。
一口吸盡西江水,鷓鴣啼在深花里。自有知音笑點頭,其來不入聾人耳。
從教擾擾校虧成,且可蘧蘧了死生。八極神游應有分,幾時杖屨得同行。
歿而祭社為功崇,泉石何緣亦瞽宗。可是威儀繩衛武,更于行誼重申公。堂前蘋藻來新寵,階下趍蹌儼舊容。千載皈依何處是,澤宮深處即高松。
兔首熊蹯載后車,長楊輦道不須除。敕教頒給言官了,玉幾知無諫獵書。
萬彩飄揚炬火明,五環春色聚群英。騰身迅舞風雷電,奮臂高揮日月星。聽樂奏,看旗升。哪禁喜極淚如頃。體壇飛將推巾幗,三冠蟬聯舉世驚。
渭水侯多失舊封,平泉池館亂來空。青青石上何人賞,孤映暮山風雪中。
山斷危崖水逝東,長天落日大江紅。幾行過雁乘霞綺,數點漁舟唱晚風。日日江潮來復去,年年江樹異還同。江樓倚遍千秋夢,只在鵝冠一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