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
鋤荒種新雨,
擢秀美且艷。
生理未羞窄,
采擷足飫饜。
每擅筐筥芳,
湘以鹽與釅。
舌根多嗜珍,
味爾乃針砭。
充之宇宙間,
境境浩無欠。
鋤荒種新雨,
擢秀美且艷。
生理未羞窄,
采擷足飫饜。
每擅筐筥芳,
湘以鹽與釅。
舌根多嗜珍,
味爾乃針砭。
充之宇宙間,
境境浩無欠。
鋤去荒地播下新雨滋潤的菜種,菜苗抽穗生長得秀美鮮艷。生長環境雖不寬敞卻不遜色,采摘的菜足夠讓人吃飽滿足。常能讓竹筐里裝滿清香的菜,用鹽和濃味來調味。人們舌根多愛珍饈美味,這菜的味道卻能讓人警醒。它遍布在宇宙之間,每個地方都不缺少。
擢秀:植物抽穗生長,此處指菜苗挺拔生長。
飫饜(yù yàn):吃飽、滿足。
筐筥(jǔ):竹制盛物器具,方形為筐,圓形為筥。
釅(yàn):指味道濃厚。
針砭:比喻糾正過失,此處指菜的質樸味道能警醒對珍饈的過度追求。
境境:每一處、每一個地方。
此詩未明確記載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為詩人觀察田園生活、感悟平凡事物價值時所作,反映了對日常飲食與生活態度的思考。
全詩以“菜”為核心,從種植、生長到采擷、調味,層層展開,贊美其平凡中的珍貴,借菜喻理,倡導返璞歸真的生活理念,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刻。
腸斷江城斂暮煙,一聲清笛短亭前。揚舲共喜風初轉,戲綵當期月正圓。水落雙溪和石出,霜馀疊嶂與云連。令人暗想昭亭路,屈指歸來又四年。
翠屏山下雨霏霏,云掩岡巒草樹微。一段丹青誰解寫,畫家惟有米元暉。
春景方融?,亂花時送香。散策度前圃,袷衣映回塘。遙想層丘翠麓,正傍霧閣云窗。玉蕊初褪宮妝。鶯語囀新簧。頭白嗟倦客,心怯老殊鄉。輸他燕子,銜泥猶宿雕梁。但珍珠橋畔,雞鳴埭口,勸君聊復歡此觴。
獨秀峰前是寶坊,坐令熱惱變清涼。人人認得長安路,珍重旃檀一瓣香。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云野鶴自由身。松門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細雨春寒江上時,小桃攲樹出疏籬。從教一簇開無主,終不留題崔護詩。
素絲染色慎防絕,大氣彌天看似無。莫問是非松柏栗,照人山月總長孤。南山鳥避北山羅,西海魚翻東海波。鬼窟幽妖誰可脫,自呼帝子鼓云和。聾蟲待教愚堪哂,漫畫奔忙智亦憂。讀盡世間書萬卷,爭如兩字識無求。
湖光無際接云煙,舉酒登臨夕照前。坐送落霞還杳靄,倚看明月上高圓。清談浩渺河源注,麗句縱橫繡段連。歸去鳳池知不日,山城岑寂記今年。
舞雩臺上春風起,魯國先生講始開。欲解陶潛印歸去,心思吾道重徘徊。
金谷空余陌上塵。玉門難返笛中春。只有臺城楊柳色,一番新。大帝山河留霸跡,小喬夫婿是前身。卻笑景陽宮井內,又何人。
萬事無如退步人,淡中滋味最天真。爐邊向火慵開口,睡里抓頭忘卻身。
心隨落日向天西,江國清明綠已齊。便有千秋亦何補,山陰微雨鷓鴣啼。花緣媚世頻經眼,水擬催年亦照顏。安得青皋三十畝,自扶泥鍤倚青山。
秦季干戈起,中原幾變遷。誰知避世者,自有一山川。
登金步玉信無緣,二十年來喜服田。肯羨鳴春為候鳥,自甘飲露作寒蟬。嗜閒倦舉吟風筆,嘆老貧無釣月船。但得有錢供客醉,絕勝名字掛凌煙。
一樽芳酒起沉煙,絕勝紅裙擁后前。山色水光相上下,月華秋氣共清圓。佳時令我思韓愈,好夢逢君想惠連。老大不知追逐樂,卻因妍唱惜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