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靜真觀
古觀門幽寂,
來游亦夙緣。
林堪巢老鶴,
壇可禮真仙。
秋晚寒生屋,
雨深苔印磚。
舊藏多御賜,
應識尚留傳。
古觀門幽寂,
來游亦夙緣。
林堪巢老鶴,
壇可禮真仙。
秋晚寒生屋,
雨深苔印磚。
舊藏多御賜,
應識尚留傳。
古老的道觀門庭幽靜孤寂,前來游覽也是前世的緣分。山林適合老鶴棲息筑巢,祭壇能夠供奉祭拜真仙。秋末寒氣溫涼侵入屋舍,雨勢深濃苔蘚覆蓋磚面。舊日收藏多為帝王賞賜,應當知道至今仍在流傳。
古觀:古老的道觀。
幽寂:幽靜孤寂。
夙緣:前世的緣分。
堪:能夠、適合。
禮:祭拜。
秋晚:秋末。
苔印磚:苔蘚覆蓋在磚上。
御賜:帝王賞賜。
留傳:流傳下來。
詩人于秋日游覽靜真觀時,見其幽寂古雅之景,因感于前世之緣(“夙緣”)與觀中御賜舊藏的歷史留存,遂作此詩以記游。
此詩通過描繪靜真觀的幽寂環境、自然景象及御賜舊藏,展現道觀的古樸與歷史底蘊,表達對古跡的珍視和對道教文化的敬意,語言質樸,意境清幽,是一首典型的寫景抒情五言律詩。
廿載流離,怕說飄萍,怕看轉蓬。嘆家山萬里,月明何處;朔邊千嶂,云暗低空。獨立龍沙,悵然回首,神黯心傷何去從?知何日,可掛帆滄海,快馭長風!
雄雞遍唱寰中,看江水滔滔總向東。又躋身學府,恍如前夢;仰聆師訓,恰與昨同。佳節迎人,清輝滿目,杯酒好舒冰雪胸。看明日,定天高云淡,最適征鴻。
舊業齋州岱岳東,湖西持檄遠宣風。
肯因鼯鼠將機發,曾見全牛落刃空。
感激每憑青史信,委蛇方退紫薇公。
喬林莫遽思高尚,混跡漁樵世不同。
不到廬山不是僧,
斯言斯語亦何曾。
珙今興盡還歸去,
五老依前倚碧層。
明珠翠羽。小綰同心縷。
好去吳松江上路。寄與雙魚尺素。
蘭橈飛取歸來。愁眉待得伊開。
相見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懷。
道人何處領天機,
都在吳仙手一揮。
千古乾坤千古夢,
誰知魚躍與鳶飛。
天街晴雪照簾櫳,萬戶千門似郢中。
先向曉營添朔氣,卻隨春仗轉條風。
上林花信梅邊出,太淑波聲柳外通。
郢客高歌誰屬和,巴人下曲本難工。
金鱗不見自徘徊,
幾向洪波擲釣回。
三月海門看汝躍,
桃花浪里一聲雷。
況是風吹旐,那能石作肝。
一門冰水淚,千里路人寒。
痛絕椿堂雪,孤他熊膽丸。
郭西原上草,曾是繡歸看。
東郊此別莫銷魂,千里閩中路易言。
老淚數行唯母在,馀生一日是君恩。
往來潮水通雙鯉,去住云山隔斷猿。
到日楓亭秋漸近,荔支紅處似家園。
晚年光景更關心,尤向芳時惜寸陰。每到園林花好處,常思貰醉解貂金。
寒食三春氣候深,落英榆莢滿墻陰。未甘密葉成翠幄,不愛黃花如散金。
累日懷賢痗寸心,誰知獨酌醉花陰。公詩字字如珠玉,并得三篇勝萬金。
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未惺憁。
強整羅衣抬皓腕,更將紈扇掩酥胸。羞郎何事面微紅。
我生已晚愿難償,
望古徒思爇瓣香。
愿學昔賢私淑意,
頻將詩律細評量。
舒造化,生意謝天工。
素殼晶瑩留舊夢,黑頭攢動醉春風。
辛苦種無窮。
水曲山崇地,群娛得自由。
虛亭能盡攬,靜宇亦長游。
風惠感和氣,竹脩臨激流。
永懷斯日盛,樂述此情幽。
晴花弄影拂虛檐,有客相過景色添。
物態從他情外幻,風光且得眼前拈。
柴門柳巷堪娛老,地僻林深可避炎。
下榻不驚溪畔鳥,聊憑水月話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