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無垢胡澹庵二先生清江亭記 其一
一靜心境融,飛躍昭上下。
大道元不磨,人情自榮謝。
兩翁投遐荒,浩然獨余暇。
悲此當道狐,羞彼立仗馬。
命義俯仰間,誰復論冬夏。
一笑清江濱,瓦杯勝瓊斚。
一靜心境融,飛躍昭上下。
大道元不磨,人情自榮謝。
兩翁投遐荒,浩然獨余暇。
悲此當道狐,羞彼立仗馬。
命義俯仰間,誰復論冬夏。
一笑清江濱,瓦杯勝瓊斚。
內心寧靜時心境與天地交融,萬物的躍動清晰顯現于天地之間。大道本就不可磨滅,人情卻自有榮枯興衰。兩位先生被貶至偏遠之地,仍保有浩然之氣與閑適心境。悲嘆那當道的奸佞如狐,羞于那些朝堂上不敢直言的立仗馬。使命與道義盡在俯仰之間,誰還會在意季節的更替?在清江之畔展顏一笑,粗陋的瓦杯也勝過華美的玉杯。
元不磨:元,同'原',本來;不磨,不可磨滅。
遐荒:邊遠荒僻之地,指張、胡二人被貶謫的地方。
當道狐:比喻當權的奸佞小人。
立仗馬:唐代朝會時儀仗用馬,比喻朝堂上不敢諫言的官員。
瓦杯勝瓊斚(jià):瓦杯,粗陶酒杯;瓊斚,玉制酒器,此處以二者對比,突出質樸品格的珍貴。
南宋時期,張九成(無垢)、胡銓(澹庵)因力主抗金、反對秦檜議和,先后被貶謫至偏遠之地。二人在清江亭作記抒懷,作者以此詩唱和,記錄與二先生的交游,贊揚其身處逆境仍堅守道義的品格。
全詩通過對自然與人事的對比,歌頌張、胡二人被貶后仍持守大道的氣節,批判奸佞庸官,以'瓦杯勝瓊斚'凸顯精神品格的珍貴,是一首兼具理趣與情感的唱和佳作。
斜門通處偶然來,軒右紅梅昨夜開。聊折一枝簪髻去,明朝分送綠窗栽。
盥手掬海水,未洗已成冰。當時黃花戍,頻年不解兵。
飛錫今初返,經年半在吳。已無壽者相,不厭少年俱。歲月看山盡,云霞見海隅。東南名下士,一一過逢無?
無事行千里,閩中與粵中。文如韓愈怪,途是步兵窮。遠志傷騏驥,歸心背雁鴻。因君念湖上,霜葉滿西風。
程云歷綿邈,傳河溯盤折。歸思日搖蕩,芳樹轉層疊。繡羽異園聞,鮮荑豈欄擷。所玩非故鄉,馳心詎可歇。來方季裘寒,旋巳齊紈熱。車龍促前晷,鏡鳳長新雪。理藥無端倪,循膚有瘁竭。雖御金樽酒,不解回腸結。
重訪南洲路轉迷,閒居底用定幽溪。晚田石溜穿渠水,老木煙村入望低。已分迂疏供白眼,不嫌粗糲有黃齏。洲前風物無羈管,一一還君自品題。
三畝寒園春欲回,淺池低樹忽飄梅。楚鄉萬里霜云盡,歸雁行行斜日來。
裘馬場中第一流,雕弧寶埒樹前斿。疾書飛檄尋常事,欲洗毛錐筆墨羞。
共泛西昌月下舟,家貧為有稻梁謀。卻云但得長如此,不愿人間萬戶侯。
破釜曾無并日儲,巖龕一席亦攤書。昔人若道無奇跡,草野何因有毀車。
菊黃萸紫不堪看。愁漾吟邊。清尊照影驚秋瘦,酒澆塊壘爭堅。吹帽西風無賴,泠泠凄入冰弦。神州莽莽恨漫漫。遍地狼煙。低徊一抹斜曛外,夢華彈指闌珊。雙袖淚花紅涴,悄然獨憑高寒。
春老滄江送夕暉,骎骎桑海寄塵微。百年身已人間墮,一棹誰曾夢里歸。掃石松風留鶴宿,浮樽漚影照花飛。披蓑欲去憐殘局,坐數沙鷗暫息機。
地重能相借,時危敢自安。不辭良會少,漸覺盛名難。對月論肝膽,臨風惜羽翰。由來贈策意,非是為彈冠。
太史當年奏客星,知君心事未全清。富春果是真謀隱,千古何人識姓名。莫題詩句累先生,將謂先生亦釣名。說與往來臺下客,可移一語贈玄英。
巍然突出廣之東,來自昆侖地脈同。華表日明猿嘯靜,岐陽天霽鳳鳴噰。道宗鄒魯千秋月,雄鎖金城萬里風。寶鼎圣朝端有賴,五云排闥護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