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徽州赴建州
作牧文公父母州,
考亭今又借邦侯。
來莫建山同仰止,
去思歙水共長流。
貢茗莫淹千里守,
和羹須是百花頭。
暇日摩挲廳壁記,
昔梁叔子后身周。
作牧文公父母州,
考亭今又借邦侯。
來莫建山同仰止,
去思歙水共長流。
貢茗莫淹千里守,
和羹須是百花頭。
暇日摩挲廳壁記,
昔梁叔子后身周。
您作為州牧治理著文公曾關懷的父母之州,考亭之地如今又迎來您這位州郡長官。到建州時您將如高山般受百姓仰望,離任徽州時德政將如歙水般長久流傳。莫因進貢茶葉之事耽擱千里州守的重任,輔佐君王需如百花之首般出眾。閑暇時摩挲官廳墻壁的題記,您正是昔年賢吏梁叔子的轉世周君。
作牧:擔任州牧,指地方行政長官。
文公:指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學家,謚號'文'。
考亭:朱熹晚年講學之地,在今福建建陽。
邦侯:州郡長官。
仰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表示仰望、尊崇。
歙水:徽州境內河流,代指徽州。
貢茗:進貢的茶葉,建州以產北苑貢茶聞名。
和羹:典出《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比喻輔佐帝王治理國家。
梁叔子:指代歷史上賢能的地方官吏,此處喻周徽州有賢吏之風。
此詩為周徽州從徽州調任建州時所作。詩人以朱熹曾治之地(徽州)起筆,聯系考亭(朱熹講學地,屬建州),既贊周徽州在徽州的德政如文公遺風,又期望其在建州延續賢能,反映南宋官員調任時友人贈詩留念的文化背景。
全詩圍繞周徽州調任建州展開,前兩聯贊其在徽州的德政與建州百姓的期待,中兩聯叮囑其莫因瑣事耽擱政務、期許宰輔之才,尾聯盛贊其賢能,體現對友人的贊賞、期許與深厚情誼,是南宋贈別詩中典型的德政頌美之作。
吾道殘編在,秋齋翠色深。
杜門如老衲,力學尚童心。
霜葉鳴寒牖,風枝動夜禽。
年來人事少,稽古遂抽簪。
媚蘭多畦畹,
黨竹論尺尋。
倦矣一枝足,
卓哉千里心。
氣含湖海姿,
名掛羆虎林。
長髯罥世累,
禿鬢微霜侵。
雕鉆久已休,
潛伏恨不深。
亭丘近來趣,
何止如山陰。
煙寒鷺溆,鐙昏魚寨,闌夜戍鼓未歇。朱樓已隔蓬山遠,休問翠樽銷黯,玉笙凄切。尚憶垂虹秋色好,倚畫檻、爐香同撥。頓忘卻、客里行舟,不住喚鶗鴂。
誰念江鄉歲晚,淹留無計,一笛離亭催別。赤闌橋畔,那時來路,落盡蘆花楓葉。縱凌波賦就,何處芳塵夢羅襪。君知否、片帆相送,惟有天邊,朦朧無恙月。
陰云捲盡月華流
獨坐中庭爽氣浮
老我不禁三伏暑
可人遙送一天秋
謾言吳下思莼樂
擬待風前落帽游
且向東林高處望
醉吟消卻世間憂
展告辭楓闕,倉茫問粵津。幾年為客夢,萬里獲歸人。冰合堪濡滯,時平足隱淪。無能生羽翰,利涉待江春。
幾載客京華,千山歸路賒。誤將忠作孝,敢以宦為家。壞土變陵谷,關河阻漢槎。不須嘆留滯,回首是天涯。
六傳旌旗萬里行,
黃河西抱漢邊城。
不因拊髀過郎署,
誰遣飛書奪虜營。
揖客緩馳驃騎幕,
材官分隸羽林兵。
五原豈用看烽堠,
扼腕年來更請纓。
扁舟日夜去程諳,
道路應須笑我貪。
月照病身猶汴北,
風吹歸夢已江南。
橘花如雪憶長洲,
橘子黃時到古甌。
多謝吳天憐夢遠,
飛霜釀出洞庭秋。
持酒無因灑墓松,
禽聲花色慘東風。
去年此日身為客,
及到鄉山又客中。
神仙愛樓居,亦復喜峭僻。辰陽山水窟,上古斷人跡。仙者忘其名,于此結靈宅。下映百丈潭,上接千仞壁。朝服砂五色,暮食芧三脊。潭中白龍子,時時受馀液。
不知幾千載,仙眷有分析。廣構嵌穴閒,幾至無剩隙。此時盤瓠氏,子孫正昌熾。名山出帝賜,荒巖任游息。
一朝驚見人,奔赴急欲齰。泅水不沒鼻,踏崖如履席。亂厹污石花,吠聲入空碧。仙者謂行乎,群犬勢已逼。寶劍不及攜,丹經不及匿。舉室盡飛升,諸物棄狼籍。白龍起相從,猝上誤觸石。尺木為所傷,乾死掛嶄崱。
元精死不泯,一線透巖石。君看斗壁上,遺跡尚歷歷。曼衍作歌詩,因之寄桑酈。
高柳濃陰,曲水危橋,白板扉開。正亭連遠岫,裝成翠黛,風吹新漲,皺作愁堆。碧藕飄香,菰蒲平岸,歐鳥忘機自去來。真幽絕,是花藏小艇,竹護蕭齋。
閑庭鶴夢驚回。惱野客、無端。
歲晚園亭木葉稀,小窗寒日凈輝輝。升平屢檢新頒歷,老懶空存舊賜衣。今古一場藏鹿夢,江湖幾處釣魚磯。閒來屈指平生事,猶欠青山一早歸。桂宮秋燕鹿鳴杯,玉陛春聞繞殿雷。日月九天垂景氣,風云四海辱追陪。當時華國慚知己,今日全身幸匪才。試問陸家亭上鶴,一聲寧到洛陽來。石渠嚴秘許觀書,丈席清華選鉅儒。道術孔顏留至訓,文章典誥敕前謨。月毫霜札來天府,玉饌金莖出帝廚。回首十年空血淚,碧霄無路挽龍須。玉堂排日趨經幄,丹地分行拱御筵。龍躍九淵屏隔座,鳳回三殿闕中天。祥云麗日瞻堯表,金尺瑤簽啟舜編。長憶講辰當國忌,素袍玄帶儼終篇。科第云階接月梯,菲才何幸得攀躋。兩朝盛制兼文武,五榜賢名入品題。白日青空下星斗,綵簾紅燭燦珠犀。當時共事今馀幾,一半昆崙弱水西。周官六典肇升平,《魯策》、《春秋》并五經。彤管后先參記載,黃麻鄭重入丁寧。氓編不落涪陵險,米傳羞聞晉史腥。獨臥煙江雙雪鬢,尚馀幽恨在丹青。書生泥古自家風,曾職容臺念始終。所愿朝廷有夷契,敢將休戚間窮通。紛紛尚憶盈庭語,鑿鑿誰收秉筆功。聞道初陽渙新命,不勝翹望五云中。青鏡衰容每自憐,世人描畫豈其然。朱衣象笏承君寵,野泊林棲本性天。閒引鶴行松徑里,偶尋梅憩石橋邊。西風日送長安信,但報升平一萬年。
不怒而威,
不疾而速。
百蠻偷息,
百官重足。
土無二主,
惟辟作福。
客有抱琴至,泠泠風入弦。滄江淡無際,落日欲生煙。
余響忽中斷,秋懷殊渺然。美人不相見,悵望隔遙天。
到此陡令心黯淡,
投膠無術恨偏多。
獨清終古靈均死,
舉世滔滔奈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