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曾郎中題石甕寺得嵌韻
寺門連內繞丹巖,
下界云開數過帆。
遙指上皇翻曲處,
百官題字滿西嵌。
寺門連內繞丹巖,
下界云開數過帆。
遙指上皇翻曲處,
百官題字滿西嵌。
石甕寺的寺門連著內殿環繞著紅色的山巖,山下云霧散開能數過往的帆船。遠遠指著當年皇上譜寫樂曲的地方,百官題的字布滿西邊的山壁。
內:指內殿。
丹巖:紅色的山巖。
下界:指山下。
上皇:指唐玄宗。
嵌:山壁。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石甕寺是唐代著名寺院,唐玄宗常在此活動。詩應創作于唐朝,當時社會可能已歷經興衰,詩人與曾郎中同游石甕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懷史,通過描寫石甕寺的景色和相關歷史遺跡,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歷史典故相結合,在唐代同類寫景懷古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無計還山且少留,只憑書問說幽憂。已將少壯供離別,剩把殘年約釣游。聽夜雨時須對榻,有垂楊處要登樓。羈禽可有歸飛意,浩蕩惟應趁白鷗。
寒多草亦未抽芽,漫說春今一半加。試向小園閒點檢,忽逢一樹木瓜花。
茂陵一土勢嶙峋,廢苑荒涼草不春。俯視功臣陪葬地,野花來薦李夫人。
壁鐙熒熒天未曙,仆夫促駕出村樹。亂峰攢攢青接天,懸流千尋飛瀑布。石梯險滑級不分,健馬力爭下蹄處。長歌行路關山難,蟻緣九曲云崖間。星精搖搖仰可攀,積雪耀日秋風寒。馬蹄碎兮人力竭,一關橫界長天碧。我思開山煩五丁,鑿穿石穴通青冥。又欲移山效愚公,眼前障礙一掃空。吁嗟乎!所欲安可得,不若卸肩且休息。
北牖清風正滿床,東坡野菜漫充腸。華池自有醍醐味,丈室仍聞薝卜香。
海風吹梅樹,十日閉門中。坐惜繁華過,墻頭數落紅。行樂三春好,春來轉劇愁。鄉心悲遠望,莫上最高樓。
群峰若龍馳,一峰出云表。壯觀天地間,孤高海門小。停舟恣登臨,騰身過飛鳥。卻望大孤山,濛濛在冥杳。
白波疊玉荷如錢,綃戶織月疑空煙。青蟲挑鬟受花露,丹鳥入幕棲蕓編。疏桐垂陰下苔井,雨去新蟬一聲警。蘭堂夜靜還獨開,小玉眠涼抱枝影。
鲞鶴嫌肥,鰣羹欠脆,江豚未許同族。巧配雌雄,常容妾媵,不僅雙雙比目。半七西施乳,休忘記、沼吳心毒。廚娘仔細調羹,莫聽粉郎催促。命薄說教拚了,恁下箸又停,幾遍猜惑。灶掃媒塵,盆傾豆水,更驗紅絲釵足。黯黯江洲外,問幾寸、蘆芽抽綠。斟得春醪,重歌摸魚兒曲。
五月神州旱未消,云霓入望碧天遙。徒勞圭璧登清廟,未見風雷動紫霄。功令只今蠲聚斂,閭閻何事尚蕭條?誰家忽有清商曲?永夜朱弦空自調。
瑞巖近日有無門,掇向繩床判古今。凡圣路頭俱截斷,幾多蟠蟄起雷音。
人已就船眠,犬知何處吠。雨來鬧秋江,全似茶鐺沸。
策馬立煙皋,臨江送波濤。楚鄉不可望,落日蒼山高。
聞道王巡檢,當年此效忠。骨沈流水碧,血染戰袍紅。勢迫心愈奮,官卑氣自雄。我來訪祠宇,懔懔想英風。
閩嶠盤天際。悵連年、幔亭昔夢,枕邊頻制。拓得郎官山半幅,目斷層崖雪霽。飛不透、鷓鴣聲里。今日真成歸計穩,漲蠻天、一片南還騎。桄榔面,家山味。前灘喚囝鄉音細。傍榕陰、晶丸萬顆,依然斜綴。綠蠣房邊紅齒屐,喧笑應門童稚。誰暇訴、飄零情事。少頃武夷君有信,也頭童面皺驂鸞至。驚此別,幾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