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十一首 其一八
出現在楊州,留錫于此地。
寶塔凌高空,聲光動萬里。
利物應群機,如月分眾水。
我來??瓣香,一瞻一頂禮。
從教人道自倒還自起。
出現在楊州,留錫于此地。
寶塔凌高空,聲光動萬里。
利物應群機,如月分眾水。
我來??瓣香,一瞻一頂禮。
從教人道自倒還自起。
出現在揚州,留駐在此地。寶塔高聳入云,光彩與聲音震動萬里。利益萬物順應各種機緣,就像月亮的光輝映在眾多的水面上。我來點燃一瓣香,一次瞻仰一次頂禮。任憑別人說自己跌倒又自己站起。
留錫:僧人留居。錫,錫杖,僧人云游時常用,后成為僧人的代稱。
凌:高出,超越。
利物:利益萬物。
群機:各種機緣。
??(ruò):點燃。
頂禮:佛教徒拜佛最恭敬的禮節。
這首偈頌可能是作者在揚州某寺廟時所作。當時佛教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寺廟林立。作者或許是在瞻仰寶塔、感悟佛法的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佛法的尊崇和自身的修行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的廣大和利益眾生的功效。其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闡述佛理,以形象的比喻增強表現力。在佛教文學中,此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法教義,具有一定的宗教和文學價值。
舌吐梅仁顆,心含豆角花。
折來無處著,留取愛名嘉。
脆紫深愁雨,輕紅落軟沙。
虞兮成恨草,姊娣共成家。
蘋花消息入踈欞,六月何曾有此清。
晚飯出門新雨過,深衣臨水早蟬鳴。
月西人影如鴻影,風里松聲帶鶴聲。
此意寂寥誰會得,沉沉默默自含情。
冬日山居好,先生獵較時。
海陂寒網鴈,嵐市夜分麋。
酒熟隣相聚,家貧盜不窺。
偷生前進士,幸矣過耆頤。
荒郊寒雁起,深夜早雞鳴。
木枕違安寢,繩床遣不平。
風霜雙鬢晚,歲月寸心驚。
牛具孤忠在,鷗波萬事輕。
守著赪桐不為香,翩如鳳子往來忙。
徘徊最愛真紅色,搖曳偏垂五彩裳。
寧號孟蟬隨鬢裊,莫為鬼蝶幻身藏。
惜花卻似詩人性,日舞中間夜宿房。
月上芙蓉浦,船依杜若洲。
歲行人冉冉,川永夢悠悠。
天地回青眼,江山養白頭。
老生如朽木,安識有悲秋。
溪頭汲水婦,力小憇中途。
奉佛澄齋缽,供姑潔飯盂。
煮蔬甘勝肉,洗布白于酥。
釀黍修時祀,家??不用沽。
樓高古城遶,無奈漏聲催。
幽夢風吹斷,新吟月送來。
江長漁唱遠,云冷鴈聲哀。
明日重陽酒,黃花開未開。
晴暖不妨臨石瀨,清寒多是傍柴關。
香須蜂咬應知苦,斜影僧眠得占閑。
數點稀星枝上下,一痕殘雪樹中間。
入冬冷落愁眉結,見爾鮮明故展顏。
不為吟哦苦苦頻,老逢憂患損精神。
見人依約近方省,認字微茫久未真。
漠漠江山渾水墨,冥冥草樹隔煙塵。
何人解呪楊枝水,洗浄從前業障因。
天香夜氣兩交加,艇子欹眠宿妙花。
誰展銀泥鋪水色,更調汞粉拂霜華。
即空是色非二景,有象無聲別一家。
此際含羞花正斂,明朝一片落驚嗟。
月生鯨海上,人在鴈蒼中。
一??環村轉,雙溪到海同。
百年能幾見,七十有三翁。
為此當心惻,詩成走遞筒。
登高勝具何人有,重九佳名此日臨。
老眼已昏空悵望,壯心猶在惜銷沉。
天真呈露青山瘦,世故流離白發侵。
漢水沈碑今出否,古來賢達共沾襟。
閬風有詩派,一派落山房。
新思如春柳,別來應更長。
相逢無可說,不見自難忘。
此是空圓意,雨余荷葉香。
開歲恰七十,吾衰病已頻。
從今數正旦,一月有三晨。
甲子添新志,乾坤寄老身。
晚年方學易,此意為誰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