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十一首 其一一
拄杖子,無偏黨。
遍界不曾藏,通身無影像。
妖怪盡勦除,佛魔俱掃蕩。
普天皇道無遮障。
拄杖子,無偏黨。
遍界不曾藏,通身無影像。
妖怪盡勦除,佛魔俱掃蕩。
普天皇道無遮障。
這拄杖子,沒有偏袒之心。它在整個世界都不曾隱藏,渾身沒有具體的形象。它能將所有妖怪都剿滅清除,把佛與魔一同掃蕩。讓普天之下的王道沒有任何阻礙。
拄杖子:在禪門中常被用來象征佛法或修行者的悟道境界。
偏黨:偏袒、偏向。
遍界:整個世界。
影像:具體的形象。
勦除:剿滅、清除。
佛魔:佛與魔,代表不同的修行境界和干擾因素。
皇道:可理解為正道、真理。
偈頌通常是禪宗用來表達佛法見解和修行感悟的。這首偈頌創作時間和具體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禪宗發展過程中,作者通過此偈來宣揚佛法的力量和作用,引導修行者堅定對佛法的信念,在當時的禪宗修行環境中,這樣的偈頌有助于修行者理解和體悟佛法。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能破除一切障礙,使正道通行。其特點是語言直白,以形象的比喻闡述禪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對后世禪宗修行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影響。
燕子歸來,恰綠陰院宇,春事闌珊。玉銷香減,秋千架冷,凄迷柳色如煙。螺青點出遙峰,正思眉嫵彎環。漸黃昏、有哀笳斷續,追夢初還。天半皓月徐行,恐嫦娥未肯,守定孤寒。況人間世,好景不永,杯酒爭解愁顏。空階步影徘徊,伊人遠隔關山。對清輝、想同此竟夕,倚遍雕欄。
永寧賜筆世安有,易水良工今不傳。了知膠漆用相得,亦悟膏火明自煎。昔從蒙莊觀副墨,老歸蕓閣窮《太玄》。與子欲擬毛穎傳,待我暇矣磨墨磚。
棋局長攜上釣船,殺中棋殺勝絲牽。洪爐任鑄千鈞鼎,只在磻溪一縷懸。先知左袒始同行,須待龍樓羽翼成。若使只憑三杰力,猶應漢鼎一毫輕。魚在枯池鳥在林,四時無奈雪霜侵。若教激勸由真宰,亦獎青松徑寸心。曉鏡高窗氣象深,自憐清格笑塵心。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鶴背吟。
屑玉飛霙,正堪稱、馮夷展布。空幾度、癡云凝聚,狂風掀舞。點點拋揚珠作霰,纖纖斷續絲垂雨。借銀河、剪刻六花飄,天應許。水漠漠,斜橋渡。煙淡淡,長亭路。望寒莎衰草,總成愁緒。坡老新堤須好在,逋仙孤嶼猶堪去。共尋梅、止欠雪雙清,煩青女。
當才誰可柱中流,我輩何如避一頭。舊隱要尋鷗作伴,薄田足與鶴為謀。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風感昔游。新秫已登鱸蟹賤,溪頭何日艤歸舟。
柳遮馳道。寶馬香車來早。未比當年,入社攢眉。布地黃金共贊只園勝,上首文殊竟是誰。解道本無一物,纖塵何處棲。任看繽紛花雨彌天墜,結習空時不染衣。
閑中風味愛詩家,乞取新荷為煮茶。一碗清香清澈骨,始知荷葉勝荷花。疏林燈火接遙星,風送游人笑語聲。清露漸多知夜久,花間猶自有人行。
芳草孤舟度,幽居一徑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煙中。機息鷗先下,花飛水自東。臨流無限意,畫史若為工。
小雨滋春態,馀花落晚香。扁舟還獨往,誰與論行藏。
暮云凝凍,聳玉樓、捻斷冰髯知幾。今歲天公慳破白,未放六霙呈瑞。瘞馬發祥,妖麋應禱,終解從人意。臘前三白,瑤光一瞬千里。便好剪刻漫空,落花飛絮,滾滾隨風起。莫待東皇催整駕,點點消成春水。巧思裁云,新詞勝雪,引動眉間喜。欺梅壓竹,看看還助吟醉。
絕域何堪久,悠悠日又斜。未能辭客況,更自改春華。故國三千里,荒春八九家。一聲幽谷鳥,滿眼故園花。漸煖回歸雁,馀寒倚暮鴉。陌頭看過客,歌吹擁氈車。
幾年漫浪尚萍流,汩沒京塵雪滿頭。得意正濃須卻顧,奉身而退是良謀。未忘雅志懷安石,長憶平生愧少游。歸去何求閑足矣,數椽村屋一虛舟。
有山名石鼓,千古鎮南溟。大手不勞力,動時天下驚。
麴生自有回旋地。料不作、封侯計。爾汝相歡歌萬歲。前年蜀道,今年湖上,總是天公意。孤云閒看醒還醉。除卻樊川更誰會。薺苦荼甘同一味。醉匯總唯恨,花枝狼藉,也似釵鈿委。
四海飄零定夙因,青山綠水最情親。袈裟滿漬紅櫻淚,愛國何如愛美人!讀君遺畫更遺詩,真抵相逢話別離。紅葉滿山秋色好,莫教傳語女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