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如長老請
海印發光,昭然如日。
曾對大元圣主,默說不二法門。
默而說,說而默。
中興大仰叢林,天下第一法窟。
見者是誰,石頭古佛。
海印發光,昭然如日。
曾對大元圣主,默說不二法門。
默而說,說而默。
中興大仰叢林,天下第一法窟。
見者是誰,石頭古佛。
海印散發光明,明亮得如同太陽。曾面對大元圣主,默默闡述不二法門。默默中有所言說,言說中又歸于靜默。使大仰叢林中興,成為天下第一的佛法匯聚之地。見到這一切的是誰呢?是石頭古佛。
海印:佛教術語,指大海能印現萬象,常用來比喻佛的智慧能映現一切事物。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獨一無二的門徑。
叢林:指寺院。
法窟:指佛法聚集之地。
石頭古佛:一般指石頭希遷禪師,唐代高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提到“大元圣主”可知創作于元朝,當時佛教可能受到朝廷一定支持。昭如長老或許在弘揚佛法方面有突出貢獻,作者應是為贊美昭如長老中興佛法、傳承禪宗等功績而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昭如長老弘揚佛法、中興叢林的功績。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法教義融入簡潔的文字中,以意象和設問增添詩的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不涉風波似隱淪,岸桴今共集賢賓。花飛婪尾知春晚,雪上須眉信老真。幾日欲陳休致疏,百年難得稱心人。論交漸覺晨星盡,慷慨杯中不計巡。
何李誰傳二妙并,不應秀句有鄒生。三湘愁鬢時相對,參伍雙懸江漢名。
顧影中流棹并斜,寒姿清切望天涯。綠珠價重曾名井,碧玉生來自小家。亂卻游蜂過別苑,添將立鷺寫晴沙。即看瑣碎明珰色,何處揚帆采石華。
晚云碧。松巘飛泉翠滴。雙魚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觴舊風物。波光映山色。時見輕鷗出沒。壺天邃,修竹翠陰,虛籟吟風更幽寂。登臨興何極。上煙際危亭,彩筆題石。山中猿鶴應相識。對遠景舒嘯,壯懷豪逸。劉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陳跡。還憶。少年日。帥旗鼓文場,軒冕京國。如今老大機心息。有陶令秫酒,謝公山屐。閑來潭洞,醉皓月,弄橫笛。
長門月,永夜怨凄涼。露濕瑤階羅襪冷,一簾風靜百花香。樹色隱昭陽。
夏淺勝春日,頻煩折簡呼。云開山聳翠,雨足水平湖。小艇收魚笱,荒臺剩鼠姑。尚余豪興在,藤杖不須扶。
醫道修成德望隆,神明扁華一般同。青囊即是傳家寶,父子相承濟世公。萱堂眉壽是休祥,醫不失傳子又良。天報善人多順境,雖傷一目有何妨。
柳盡籠風,荷能翻水,望中竟綠暄萋。布席清陰,冷香都上人衣。午階花影葳蕤。共水紋、簾子漪漪。誰家畫舫,惹殘蛺蝶,驚起鳧鹥。良朋聚首,高唱微言,詩攜謝朓,談有張譏。人生行樂,從知今昔如斯。羽斝頻飛。卷回波、勸玉東西。盡遲遲。歸筇好踏,煙路迷離。
阿八宮中酒未醒,天風吹發夜泠泠。歸來只怕扶桑晚,赤腳橫騎太乙鯨。
清晨一棹長林端,水聲沉濊日色寒。行人見水不見日,黃葉竹兒千萬竿。小橋欲度更沈吟,笑對酸儒野水潯。溪女蕉衫黃勝錦,看人閒倚竹門陰。天放狂夫半日閒,來聽野老立談閒。如今早稻場花了,打點腰鐮帶月還。
富貴與神仙,撒手便歸去。樓閣見五云,十洲更何處。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江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滴滴露珠和粉罩。簟冷窗明,影浸芙蓉小。巷曲鈿車聲歇了。語音猶欠郎懷抱。海角天涯魂夢繞。淚眼秋枯,比似銀灣少。特地一衫新繡好。黯愁眉淡無人掃。
重疊春風面,高低雪滿頭。渠無生老相,孤峻罕人游。
落葉下庭除,涼風被原野。四顧何泬寥,萬象空瀟灑。秋士例悲秋,含凄向誰寫。黃菊慘不芳,采之不盈把。鄰不來二仲,誰與傾三雅。禿筆黯無光,哦詩亦聊且。不辭擁鼻苦,所傷和歌寡。明月恰有情,徐徐下檐瓦。起舞招明月,徘徊月之下。月來復月去,中庭露華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