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杰姪以詩來卒章和予生孫次韻一百首今存四 其一
陳陳史傳勘玄幽,一笑誰能問慎由。
往往東南旗運盛,亭亭西北蓋云浮。
瓊樓玉宇無身翼,弱水蓬萊有艾舟。
圣主攘夷修政事,可能吊伐至枋頭。
陳陳史傳勘玄幽,一笑誰能問慎由。
往往東南旗運盛,亭亭西北蓋云浮。
瓊樓玉宇無身翼,弱水蓬萊有艾舟。
圣主攘夷修政事,可能吊伐至枋頭。
陳舊的史傳需細細探究其中玄奧,有誰能一笑間去追問慎由之事。東南地區常常氣運興盛,西北方向高聳的云朵如車蓋般飄浮。想前往瓊樓玉宇卻沒有翅膀,那弱水蓬萊之地也只有艾草做的小舟。圣明的君主抵御外夷整治政事,是否可能像古時一樣興兵吊民伐罪到枋頭。
陳陳:形容史傳內容陳舊、重復。玄幽:玄奧幽深。慎由:可能指歷史上某一人物事件,具體需結合更多背景確定。亭亭:高聳的樣子。蓋云:如車蓋般的云。瓊樓玉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弱水:古代神話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蓬萊:傳說中的仙山。艾舟:艾草做的船,這里可能寓意條件簡陋。攘夷:抵御外夷。吊伐:吊民伐罪,指討伐有罪者以拯救百姓。枋頭:古地名。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創作于一個有外患壓力,國家需要整治政事的時期。詩人可能希望圣主能有所作為,抵御外夷,從詩中對史傳的探究和對圣主攘夷的提及可看出。
這首詩主旨在于關注國家政事和外患問題,借古喻今。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象多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風和日永飽食已,雨急天寒戶不開。遇此佳時無一事,支床高枕聽咍臺。
濟勝心無己,看山日暫停。夢回云屋冷,衣藉石床扃。佛境看如幻,塵途笑獨醒。僧房無所供,亦自遣沉冥。
我愛匡廬瀑,無如三疊泉。高高從五老,飛落蠡湖邊。石上灑明月,日中含綠煙。海風吹忽斷,一半入空天。
南明棲息久,凡著幾何書。夜峽月生石,朝窗云入疏。特懸孤磬在,時扣萬山虛。自笑耽清物,持來一借予。
山氣濛鴻衣自濕,意行曳杖穿云入。老翠陰森萬竹蟠,浮蒼瀲滟千峰立。邂逅幽尋到蕭寺,拊掌一笑掀百蟄。酒醒佛火照黃昏,坐聽北窗風雨集。山色凌寒春尚瘦,潭影涵空清可漱。漠漠云行紫竹閑,斑斑雨濕黃昏后。火炬穿林鳥出巢,人語闐門狗窺竇。杖藜有興會重來,更待黃鸝哢晴晝。
懷袖猶存三歲字,雙魚珍重越江濱。日南不寄明珠淚,詞客秋來好是貧。
秋水澄澄碧,河洲面面風。白蘋留不住,吹入蓼花叢。就岸維舟近,回檣掛席同。棹歌何處所,人在晚涼中。
浩浩春波朝復暮。悠悠倦客傷歧路。渾似故溪煙又雨。瀟灑處。一樽溪友開心素。忘卻閑身須急度。夕陽慣聽漁歌舉。只欠浦花三四樹。閑中趣。春風何待鱸魚去。
清霜夜落武陵溪,水上蒼煙十丈齊。野爨冷燒紅葉火,村舂寒接五更雞。不眠枕上多新得,所過山中有舊題。起問昨宵沽酒處,人家只在小橋西。
云深巖寺古,復此涼雨積。樹密聽猿啼,苔深斷人跡。觀理閑慮遣,懷君苦情役。觴酒對幽花,徘徊候山屐。
白帝城中客,清秋碧海旁。乾坤方洶洶,身世獨遑遑。萬里空形影,全家墮虎狼。悲歌三百首,一一斷人腸。
長擬求閑未得閑,又勞行役出秦關。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滄洲鎮上草茸茸,白水青塘春正同。柱杖褰裳無遠近,牧雞人是白頭翁。
勘得天地心,舉頭驚坐起。巨靈矗我前,一萬年在此。
空山十日想清輝,兩笠真同坐翠微。論道我慚非白鹿,好賢君已到緇衣。禹周天下應難少,沮溺于今敢厚非。出處論心能不異,溪山何用久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