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仍六弟吊程貢元 其二
嚚訟漸成俗,如君今豈多。
仲尼仁者靜,下惠圣之和。
夜月數聲笛,春風一再歌。
紛紛當泚顙,視此石嵯峨。
嚚訟漸成俗,如君今豈多。
仲尼仁者靜,下惠圣之和。
夜月數聲笛,春風一再歌。
紛紛當泚顙,視此石嵯峨。
奸詐好訟的風氣逐漸成為習俗,像您這樣的人如今難道還多嗎?您如同孔子般仁德而沉靜,又如柳下惠般圣明且溫和。在夜月中傳來幾聲笛聲,于春風里有人反復吟唱。那些紛紛擾擾行事的人應當羞愧,看看這如您般巍峨的品格。
嚚訟:奸詐好訟。嚚,愚蠢而頑固、奸詐。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仁者靜:出自《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
下惠:即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大夫,以賢德著稱。圣之和:《孟子·萬章下》稱柳下惠為“圣之和者也”。
泚顙:因羞愧而流汗,引申為羞愧。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這里比喻人的品格高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存在奸詐好訟的不良風氣,程貢元具有高尚的品德,作者代六弟為其吊唁,寫下此詩表達對程貢元的贊美以及對不良世風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程貢元的高尚品德,批判不良世風。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通過對比凸顯人物品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作者的價值取向。
譙園幽古,煙鎖前朝檜。搖落棗紅時,滿園空、幾株蒼翠。史君才譽,金殿握蘭人。將風調,改荒涼,便是嬉游地。
劉郎莫問,去后桃花事。司馬更堪憐,掩金觴、琵琶催淚。愁來不醉。不醉奈愁何,汝南周,東陽沈,勸我如何醉。
攬別如昨日,桃花空復春。
盈盈川上月,好為照征輪。
江風吹行色,游子慘不發。
惡見秋鴻飛,雙雙楚云沒。
憐君璚樹姿,贈君菤葹草。
心斷竟何言,夢繞燕關道。
相見能幾時,相思復萬里。
愿作南浦云,隨君度江水。
問南樓月色,十載相疏,何似今宵。舊雨菰蒲國,想波光雁影,遠撼沅瀟。擬蘇堤上楊柳,煙碧為誰搖。嘆庾扇塵深,胡床夢淺,翠減香銷。
迢迢。謾回首,記酹酒江山,曾共金鑣。暮色沈西壘,幾狂朋來往,舟葉招招。浩歌拍手歸去,風月兩長橋。算此會何時,劉郎去后多嫩桃。
前日賓齋宴,今晨奠柩觴。
死生公自達,存沒世徒傷。
舊國難歸葬,馀貲不給喪。
平生公輔志,所得在文章。
小桃淚冷東風倦。陽關薄酒殷勤薦。
此去不言歸。知君思已灰。
云山千萬疊。都是傷心色。
紅豆不勝情。何堪贈遠人。
蓐收肅霜威,草木咸凋瘁。
眷茲東籬叢,孤芳可人意。
迎風散奇芬,浥露含幽思。
吾生抱孤僻,茲焉獨云契。
醉誦離騷經,閒詠柴桑句。
外慕茍不羈,蕭然有真味。
茶香浥浥。花乳盈甌碧。露腳如煙吹袖濕。天淡星痕欲滴。
胡床滑簟涼生。睡馀忽聽瓶笙。仿佛一池秋雨,風吹萬柄荷聲。
此去陽關路八千,
總戎遠鎮磧沙邊。
欲知營伍精兵法,
遐邇懷柔似御前。
不作悲秋意,
關山一路春。
似將消息報,
看取再來賓。
一統山河萬國恢,太平光景凈氛埃。滋榮曉露金門樹,披拂春風玉砌苔。
萬疊樓臺平地起,九重宮闕倚天開。圣朝根本隆斯地,漢族重興氣運回。
高皇建極紫金偎,玉宇瓊樓夐絕埃。瑞長仙芝庭下草,艷鋪宮錦砌邊苔。
龍盤虎踞山河壯,地久天長壽域開。此日臣民凝望處,一天云漢正昭回。
環球三十國,中華只一隅。世運有變遷,風為乃大殊。
列強競尚武,謀國重軍儲。男兒輕七尺,功名馬上除。
側聞江南鎮,艷說浙東徐。少壯習軍旅,平寇殲其渠。
通譯工西語,卓犖貫群書。從戎四十年,所志無不如。
人多羨公遇,富貴踐亨衢。我獨窺公志,憂危良未舒。
外侮日以亟,勒馬空踟躕。蒼茫四顧中,忠悃隱眉須。
東南沿海路,七千里有馀。孰據旅順險,孰營威海居。
膠澳已租借,臺澎更淪胥。廣灣與九龍,覆轍鑒前車。
藩籬既全撤,防務患空虛。敵艘盈千數,視我頻揶揄。
公任干城寄,何以效馳驅。先憂而后樂,莫負昂藏軀。
占詩人吟趣畫樓東,夢與故山逢。漸晨光透紙,鐘聲百八,飛落蒼松。渾覺高寒坐處,了不識塵蹤。一白江天外,峭立千峰。
準擬重招舊隱,任登臨送目,閑拄孤筇。甚臞禪去遠,陵谷感偏同。但涓涓巖泉嬲雪,向荒陂猶照夕陽紅。須料理,讓誰為主,明月清風。
蕭然素壁倚枯枝,
行路驚嗟況所思。
惆悵騎鯨天上去,
卻來人世恐無期。
佛殿嵐光積,山門樹色埋。
磬聲爭澗筑,幡影亂藤釵。
看竹入莎徑,踏花愁筍鞋。
山行逢息壤,游興未應乖。
寒缸燭馀膏,破爐明宿火。
懶復布衾眠,遂作藜床坐。
默坐亦何為,姑取陶詩課。
我友安在哉,良思與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