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問宿
問宿山村里,人煙斷復連。
高峰明落日,危石響幽泉。
世事雙眉上,年華兩鬢邊。
滄洲森萬玉,飛夢月娟娟。
問宿山村里,人煙斷復連。
高峰明落日,危石響幽泉。
世事雙眉上,年華兩鬢邊。
滄洲森萬玉,飛夢月娟娟。
我在山村里詢問借宿之處,看到村落人家斷斷續續相連。落日余暉照亮了高峰,幽深的泉水在危石間叮咚作響。世間之事都寫在我的雙眉之上,歲月年華已悄然染白我的兩鬢。那滄洲之地樹木如萬根玉柱般森然林立,我在美好的月色中進入了夢鄉。
問宿:詢問借宿之處。
斷復連:指村落人家斷斷續續相連。
危石:高聳的石頭。
世事:世間之事。
年華:時光,年歲。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處。
森萬玉:形容樹木像萬根玉柱般森然林立。
娟娟:形容月色美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借宿山村,面對山村的寧靜景色,感慨世事無常和時光易逝,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動蕩不安,詩人借此表達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世事和歲月的感慨,向往寧靜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山村之景表達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寫景抒情技巧。
紫髯奮江左,建業開宏圖。赤髭入吳會,重玄啟浮屠。鼎足久矣折,石年猶赤烏。雄文沒淵底,照耀驪龍珠。
天半旗臺起,霞連落日黃。山開關路小,河繞塞垣長。蹴鞠將軍戲,酡酥上客觴。夜來笳鼓動,凄切助思鄉。
桃源仙子不須誇,聞道惟栽一片花。何似浣紗溪畔住,綠陰相間兩三家。
聞道神仙侶,來尋野客園。談玄終未悟,對酒且忘言。接樹朱櫻密,緣坡紫筍繁。醉余春水上,坐聽白鷗喧。
藜杖無如病足何,山中書枕兩旬多。廩人忽致霜臺貺,飯罷魚羹一放歌。
荷葉蓮枝水面齊,采花歸去夕陽低。綠蕪一道分南北,猶有歌聲繞大堤。
世人遺子孫,孰不曰田地。尺累并寸積,朝營復夕計。曾不一再傳,歘然皆棄置。何如此一心,操存即本是。方寸地雖少,充拓何有際。傳諸子孫子,耕之有余利。若人達斯理,名堂寓深意。惡小不枉為,義小罔敢棄。五福萃厥躬,一鄉稱善士。愿言慎始終,余慶被來裔。
青山行不盡,轉入道場幽。孤塔云相拄,雙溪水合流。舟移石不礙,星落影還浮。俯仰看今古,能無憶醉游。
占斷京華第一春,清歌妙舞實超群。只愁到曉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
純熟工夫積歲年,能知本性則知天。揠苗助長猶為害,況復蕓人舍己田。焚膏繼晷且窮年,榮悴他時卻在天。莫把光陰虛度了,吾徒耕道若耕田。
片帆秋色尉它鄉,破浪驚看萬里航。到日長安花似錦,春風應逐馬蹄忙。
云間縹緲望鸞旌,太液池邊迤邐行。寶月傳宣先賜見,光榮應已勝登瀛。
惠風泛清瀾,瓊樹皎堪餐。有美金吾彥,彯纓襲蕙蘭。笑操吳語澀,醉解越羅單。一奏移情曲,扁舟悵渺漫。
山僧住山冷如水,春寒夜坐無衣被。隔窗短燭分照人,明發羅君戒行李。問君行李能幾何,重等須彌輕過紙。世人所有君獨無,兩腳一肩行百里。世人所無君盡有,九象五丁馱不起。君昔讀書書笑君,蠹魚腹里尋糠秕。一朝糠秕發靈芽,渾沌重生圣賢死。死者已死生者誰,俗士得皮君得髓。六經放下無一言,直向窮荒唱宗旨。東西南北同此心,大道為公應爾爾。題詩寄語彼都人,諦觀今日羅夫子。
昨夜雨浸街,今朝漸入戶。頑童競水嬉,翁媼大嗔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