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湖竹閣寺 其二
千古清風白樂天,昔時曾此飽談禪。
自從西閣無吟跡,惟有東坡嗣舊傳。
來往祇應湖上寺,聽聞誤說海中僊。
我來再拜祠堂下,笑摘巖花薦井泉。
千古清風白樂天,昔時曾此飽談禪。
自從西閣無吟跡,惟有東坡嗣舊傳。
來往祇應湖上寺,聽聞誤說海中僊。
我來再拜祠堂下,笑摘巖花薦井泉。
千古以來有著高潔風范的白樂天,昔日曾在這里盡情談論禪理。自從西閣沒有了吟詩的蹤跡,只有蘇東坡繼承了舊日的傳統。人們來來往往只到這湖上的寺廟,卻誤傳這里有海中的仙人。我前來在祠堂下再次叩拜,笑著摘下巖石上的花供奉給井泉。
白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
嗣:繼承。
祇應:只到。
僊:同“仙”。
薦:供奉。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西湖竹閣寺承載著白居易、蘇東坡等文人的文化印記,詩人前來游覽,有感于歷史文化的傳承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關注。其特點是借古抒懷,以平實的語言展現深刻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傳統的重視。
霧繞青峰,霜凝碧樹,風光猶在林深處。蒼崖隱隱暫停車,白云已掩來時路。夜氣初生,流鶯暗度,此間俯仰皆成趣。安能拂袖絕塵囂,舉家來共山靈住。磴道風清,沙溪石潤。隔山倏忽云成陣。連宵細雨又初冬,枝頭露重輕寒嫩。好景難名,奇花莫認。危崖直上高千仞。幽深疑是古桃源,峰回路轉憑誰問。
□皇崇孝理,立愛方自躬。聞之重垂憫,伸恩全至公。精誠帝心格,孝悌神明通。作詩紀其實,庶以昭無窮。
何須別子始沾衣,久有江南去夢飛。為語青山幸相望,壯夫終不白頭歸。
玉人豐骨島中仙,七十籌添又一年。心矩已先從孔得,畫爻深自了羲傳。勤過洛社衣冠會,懶結華山石室緣。桂子欲承鐘鼎養,蘭孫能誦杞萊篇。
界面霜風吹又住,芳草斜陽,舊是春歸路。淚漲江波傷別處,夢魂不管風兼雨。午后寒云成薄霧,滿嶺梅花,開遍千千樹。不惜花前頻寄語,春歸那日人歸否?
百花狼藉草如茵,誰與東皇殿后塵。故放酴醾教獨步,更無凡木敢爭春。杖藜亦偶逢幽徑,扣戶何須問主人。坐久忽思歸路晚,舉頭香雪落烏巾。
孤笠與閑云,隨遇眾山活。出郭五里余,潑眼青到骨。李相思家山,愁心渺天末。鞭我入山心,攜我住山褐。一上到絕頂,神清天宇豁。始知險如夷,有路得上逵。空碧雖非家,坐臥信可悅。東望東海頭,西望五湖出。云霞入衣袂,衾枕生日月。攀歷豈謂高,已覺塵境絕。圣人乃希天,萬象咸就列。蹉跎復蹉跎,夜壇情磬澈。
慈烏啞啞清夜啼,飛來飛去無枝棲。天空月冷聲慘切,更深夜永情悲悽。東家織婦年三五,良人萬里操干櫓。冬衣未寄春復臨,機杼勞勞不勝苦。耳邊忽聽慈烏聲,炎炎萬感焚中扃。掀襟抆淚罷機杼,披簾促步趨前庭。悲悲咽咽對烏說,莫向清宵學啼血。妾夫別去三踰年,魚雁迢迢至今絕。愿烏將妾相思情,西飛啼向夫郎聽。夫能聽兮妾情達,妾情達兮夫心寧。夫寧豈欲終忘返,恩義須期兩無赧。夫能努力樹功名,白發歸來未為晚。
圓其目,仰其鼻,奮髯吐舌威見齒。舞其足,前其耳,左顧右盼喜見尾。雖猛而和蓋其戲,嵓嵓高堂護燕幾。啼呼顛沛走百鬼,嗚呼妙哉我陸子。
賢女標名幾度秋,行人撫事至今愁。湘云楚雨知何處,月冷風悲江自流。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恥漫公卿。可憐嗚咽灘頭水,渾似曹娥江上聲。
樹影陰蒙徑,云衣淺撲門。禪心無冷暖,客意自晨昏。澗水鳴珰破,山花野血噴。再來何薄暮,騶從觸狐蹲。
清漳河上彩云回,錦瑟鸞笙白玉杯。閬苑仙翁凌紫駕,瑤池王母下春臺。
新秋天氣似清明,垂柳籠煙不放晴。馬上夾衣寒峭甚,斜風吹雨度堯城。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豈見知,豐干卻相識。見時不可見,覓時何處覓。借問有何緣,卻道無為力。
寧邑南邊穎水流,勒兵周武幾經秋。黃崖石古煙云合,青口山深草樹稠。百佛謾存巖畔跡,七真無復洞中游。循良衛颯今何似,猶有高名播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