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恩絕頂有感
為學平生不究源,未妨絕頂上慈恩。
塔高俯視群山小,江闊能容巨浪喧。
人每中登難腳力,誰于高處領天根。
須信平生為基址,基址牢時德業尊。
為學平生不究源,未妨絕頂上慈恩。
塔高俯視群山小,江闊能容巨浪喧。
人每中登難腳力,誰于高處領天根。
須信平生為基址,基址牢時德業尊。
我一生做學問沒有探究根源,不妨礙登上慈恩寺絕頂。站在高高的塔上俯視,群山顯得如此渺小;江面寬闊,能夠容納巨浪的喧囂。人們往往在中途攀登時就沒了腳力,誰能在高處領悟天地的根源呢?要相信一生的積累就是基礎,基礎牢固時品德和事業才能受人尊崇。
究源:探究根源。
未妨:不妨礙。
天根:指天地的根源、根本。
基址:基礎。
德業:品德和事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登上慈恩寺絕頂,由眼前的景象引發了對學問和人生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平和的時期,詩人有機會登高望遠,進行深入的思索。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人做學問和做人要重視基礎,有高遠追求。其特點是借景喻理,將登高所見與人生感悟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和學問的獨特思考。
無復居人接近郊,空馀白骨沒青蒿。旌旗蔽日軍容壯,營柵排云地勢高。敗屋毀垣迷故邑,小溪春漲入空濠。浮邱近有黃山約,千斛松肪可釀醪。
城西郭門白發人,印峰舊隱歸重尋。故人盡化青山雨,古月常懸老樹林。野廟鼓鐘春社過,村家燈火暮寒深。平生謬有相如賦,老大何堪賣一金。
一見漓江不忍離,別來朝夕似相思。青羅帶繞千山夢,碧玉簪系萬縷絲。愿約三生酬壯志,勤將四季作農時。迢迢南北情何限?心逐春風到水湄。
舊日湘王府,凄涼百歲多。堞荒秋薺上,樓廠夕云過。廢囿穿狐兔,深宮散綺羅。同行有詞客,閒詠黍離歌。
新年煙雨舊池臺,料峭春寒漫酒杯。紅燭依然搖夢語,心花不復向人開。
客懷元不間春秋,柳綠花紅見亦愁。第一不如歸去好,東皋猶幸有鋤耰。
陳跡空存事往非,卻因山色認依稀。風輕破帽何曾落,潮迅征帆卻似飛。有酒當朝陶清節,無詩空憶謝玄暉。古今不盡登臨意,醉插黃花步月歸。
庭滿凍苔斑。農事都閒。尖風不到水云間。曝背茅檐調鶴舞,一任疏頑。名利幾人還。雪擁關山。金丹留我鏡中顏。起索梅花同一笑,緊閉柴關。
直弦不似曲如鉤,自古圣賢多被囚。命有死時名不死,身無憂處道還憂。可憐杜宇空流血,惟愿嚴顏便斫頭。結束長編猶在此,灶間婢子見人羞。
莫怪今年秋事晚,黃花不在重陽。天公留泛九霞觴。故教爭十日,風露壽華堂。豪杰如公誰得似,平生義膽剛腸。功名回首付諸郎。靈椿長不老,桑梓有余光。
誰家冶游子,捐軀事戎行。白馬黃金羈,驅馳赴朔方。兜鍪既焜耀,寶劍生光芒。良弓懸韎韐,激矢藏縹囊。仰天射鳧雁,俯身射豺狼。膂力已絕世,捷黠誰能當。邊風方慘冽,壯士臨風僵。躍馬入重圍,生擒左賢王。丈夫思報國,安肯思故鄉。裹尸誠所愿,毋然悲死傷。
野寺行送客,東津潮滿時。傍花吟駐棹,掃石坐傳卮。細雨晨鐘濕,輕云午閣移。欲別還留語,重來未有期。
為誰掛席趨炎海,忽爾穿松到夜關。滿眼交游吾白發,側身天地此青山。蛟龍濤浪秋仍壯,鳥雀園林晚獨還。偃蹇尚憐叢桂內,他年寒色共君攀。
名途早日號清修,尚爾祥刑佐一州。幾處干戈猶擾擾,百年襟抱自休休。時平風物應難見,歲晚功名或可收。聞道朝廷思用老,蒼顏云鬢侍宸旒。
一躍龍門去不停,風波萬里入滄溟。久經淺底驚灘險,何懼深淵起巨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