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
重輪始發祥,齒胄方興學。
冥然升紫府,鏗爾薦清樂。
奠斝致馨香,在庭紛羽鑰。
禮成神既醉,仿佛緱山鶴。
重輪始發祥,齒胄方興學。
冥然升紫府,鏗爾薦清樂。
奠斝致馨香,在庭紛羽鑰。
禮成神既醉,仿佛緱山鶴。
日月重輪開始降下祥瑞,太子入學推動興學之風。太子悄然升仙進入紫府,樂聲鏗鏘獻上清新雅樂。奠酒散發陣陣馨香,庭院中眾人持羽鑰起舞。禮儀完成神靈已醉,仿佛看到緱山仙鶴。
重輪:指日月重輪,古人認為是祥瑞之象。
齒胄:指太子入學。
紫府:道教稱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指太子仙逝后所在之處。
鏗爾:形容樂聲響亮。
奠斝(jiǎ):奠酒,斝是古代酒器。
羽鑰:古代祭祀時舞者所持的舞具。
緱(gōu)山鶴:傳說周靈王太子晉在緱山乘鶴升仙。
此詩為祭祀惠昭太子李寧而作。李寧是唐憲宗長子,被立為太子后早逝。此詩應創作于其逝后祭祀之時,當時朝廷為表達對太子的追思和尊崇,舉行祭祀儀式,此詩用于祭祀樂章。
這首詩主旨是祭祀惠昭太子,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它是唐代郊廟歌辭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的祭祀文化和宮廷禮儀。
杜陵劇有死生哀,小劫滄桑問大槐。
風雪輪蹄誰壯士,湘巫云雨剩荒臺。
故人贈鋏掀眉看,獨座清樽對影開。
醉意知憐新舄好,吾庭幸不長蒿萊。
市儈徒爭汗馬勞,千秋史筆炯難逃。
青山舊涕忘蘿薜,白地雄聲仗節旄。
頗憶烏臺依日近,未愁隼徑過云高。
佳人夙有椎埋膽,袖底純鉤漫屈撓。
惜我逡巡負所求,縛車駑鈍不能騮。
竟容落拓師張翰,幾見勛名悔許由。
黃蘗滿山饑雀苦,碧桃橫鏡淡蛾羞。
擁書坐作專城貴,一笑邯鄲夢里侯。
不覺故心移,年華冉冉知。
晴窗熏午睡,喧步愛芳吹。
幸緩西園夢,還留朔雪悲。
含情方幾日,誰道鬢添絲。
定策元豐末,勞謙圣烈光。
外家深自抑,俊德盡明揚。
恭儉隆三世,寬仁覆萬方。
功成身不處,仙駕白云鄉。
久留家釀待公傾,引領東望屢問程。
新作小亭堪小宴,幾時低唱進南荊。
山行入芳林,破寺孤猿坐。
陰風殿角吹,門傾拾古鎖。
金像剝須眉,畫檐蛛網大。
壞灶穴飛鼯,廢井落殘果。
房暗青燐生,墻缺翠蘿補。
斷碑臥草間,字畫蒼苔裹。
獵人帶禽歸,入撥冷爐火。
沈吟感盛衰,冉冉日西墮。
鶴算添得九秩年,德門壽母久傳宣。
芳徽可作千秋式,慈訓能令六子賢。
四代及身垂厚澤,一場大夢到重泉。
蘿姻蘭誼層層結,詩與家君又結緣。
艱禍龍鐘百指存,共全馀齒賴依仁。
鸰原方顧飛鳴急,烏府俄聞拔擢新。
此別宦游須異地,從今教撫更何人。
他年莫負鄉關約,明月扁舟白酒醇。
三年京國渺愁余,不向南州問起居。
白發尚留豪興在,青山應笑故人疏。
消磨晚景能忘酒,料理虛名好著書。
我亦倦游期息駕,與君江上樂樵漁。
廣陵城北一孤墳,云是先朝舊督臣。
冢中斷碑題漢字,路旁荒草拜行人。
滄波嗚咽三江戍,碧血凄涼萬古春。
一自前軍星墜后,至今無復見綸巾。
俱列儒臣侍細氈,各為逐客問歸船。
親賢有詔徵劉向,疏遠無人贖史遷。
當日金臺諸客散,暮年鐵壁幾人全。
傷心滴露研朱筆,抱在螢窗雪案邊。
處士聲名書畫詩,
鳳山宿草幾多時。
黃公獨拜先生墓,
三絕風流七字碑。
雨笠煙蓑體露風,
只傳漁業當心宗。
當時過得飛猿嶺,
不到通身是爛膿。
苦熱不成寐,殘燈還渡河。
棹移孤月破,燈閃一星過。
吠犬知村近,鳴蛙隔水多。
行行有幽意,莫問夜如何。
惠姿藹春風,
雅度懸秋月。
月白更風清,
萬里開銀闕。
惠連書閣對徵川。雨簾纖。一溪煙。梅子黃時,新綠水平灘。正值故人商秉燭,剛照著,遠歸船。
小庭已過艷陽天。上疏簾。海榴偏。除卻酒壚,只合抱書眠。冷淡生涯消戰日,桐葉底,又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