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謝同樓諸公
凝香畫閣晝聞鈴,
喚我真心十倍醒。
奮臂勇尋西學侶,
囘頭挹謝北山靈。
京華是則薪炊桂,
旅食何妨實剖萍。
此去功名如到手,
也須伏闕疏延齡。
凝香畫閣晝聞鈴,
喚我真心十倍醒。
奮臂勇尋西學侶,
囘頭挹謝北山靈。
京華是則薪炊桂,
旅食何妨實剖萍。
此去功名如到手,
也須伏闕疏延齡。
香氣縈繞的畫閣中,白晝里傳來清脆的鈴聲,將我的真心喚醒得更加澄明。振奮手臂勇敢尋覓研習西學的同儕,回頭作揖拜謝北山的神靈。京城雖如傳說中柴貴似桂,旅途飲食不妨像剖食萍實般簡單。此去若能求得功名,也定要拜伏宮闕,上疏請求延長歲月。
挹謝:作揖致謝。
薪炊桂:化用“桂薪玉粒”典故(《戰國策·楚策三》),指京城物價昂貴如桂。
剖萍:萍實,傳說中吉祥的水生植物果實(《孔子家語》),此處代指清簡的旅途飲食。
伏闕:拜伏于宮闕之下,指向皇帝上書。
疏延齡:上疏請求延長壽命,隱含珍惜時光、有所作為之意。
此詩當為近代文人酬唱之作。詩中“西學侶”指向近代學習西方思潮背景,作者或在京城(“京華”)與同樓友人共研新學,次韻回謝諸公時,借日常場景(畫閣聞鈴)與典故(薪桂剖萍),暗含對西學探索的熱忱及對友人相助的感激,亦反映近代知識分子在傳統與新學碰撞中的精神追求。
全詩以酬謝同樓諸公為引,融合對西學探索的熱情、對物質淡泊的態度及積極用世的抱負,既展現文人交游的雅趣,更凸顯近代知識分子尋求變革的精神風貌,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
幾杖歸來覓故巖,眼中猶記舊煙嵐。詩情自昔元無敵,世味而今更不貪。默數流年欣望八,閑尋隱訣話存三。小生自愧衰頹早,個里憑公為指南。
少日不知佞,老來寧貢諛。念君當爾爾,聊此布區區。廊廟既已圣,山林安自愚。忘機獨鷗鳥,或可與之俱。
蝶影蝸痕關際會。雨去風來、爭逐春之尾。秀盡殘英紅到水,東君慣是無追悔。一角湖山容小睡。聞道清時、夢也成人美。不管明朝晴與晦,繩床先試其中味。
江關詞賦舊凌云,何事深山早筑墳。天上豈真無李賀,人今猶自說劉蕡。西風歸鶴空留恨,落日啼猿不可聞。三十年前交誼在,獨來披草薦溪蘋。
大尹青云彥,三年政有成。公勤歸士論,寬厚得民情。芹泮弦歌盛,棠陰訟牒清。此行書上考,闕下沐恩榮。
夕陽不可住,回首隔仙凡。齒漱端溪水,詩留副巉巖。濤欺將塌岸,雨阻欲歸帆。點檢游山具,蒼云滿碧衫。
重逢方適愿,幾日又分岐。瑚璉真堪寶,云霄自有期。從知萬人見,肯受一塵緇。無限歲寒意,題詩贈別離。
紙帳無風紙被溫,何殊錦段與綿屯。若知睡里真滋味,組麗由來不足論。
談笑西湖未寫真,老懷秋半為誰新。回峰曲澗多藏寺,細雨濃煙更可人。湖艇有情還欲泛,中秋無月底須嗔。西來一脈桐江水,照見先生鬢腳銀。
山川圍宴坐,日月轉庭隅。般若尋常事,如來臥起俱。多聞成外道,只是守凡夫。欲聽虛空教,須彌作鼓桴。
揚翠毦,曳金支。馬駊騀,車逶迤。手將兩黃鉞,大者誅二千石,小者僇偏裨。九卿班餞日崦嵫。相君眤眤前致辭。尚書行出師。樂哉尚書柰樂何。所過二千石,喪魂魄。日夜輦重稱軍食。黃金如山莫譙訶。累女對對嚬青蛾。回鶻小隊桃葉歌。中丞奉觴舞回波。樂哉尚書柰樂何。大宛驄,珊瑚鞭。天吳繡蹙當胸盤。麒麟玉刻稱腰圓。珍怪百寶裝千船。席捲三吳向青天。九卿班,迎晡不得前。相君眤眤前致詞。中官黃紙紛而馳。尚書告班師。樂哉尚書柰樂何。朝賜尚書,夕宴尚書。尚書第中錦不如。檀床八角垂流蘇。紫衣屏息駢街衢。欲進不進足次且。左右十二波斯胡。平頭奴子貂襜褕。醉著不下公侯車。樂哉尚書柰樂何。云霾辭天,雨洗白日。詔收尚書下請室。削之歸,一官不得著。昔來一何駛,今歸一何疾。念欲乘柴車,病不得驅。欲呼估客舟,估客不肯相于。婦女誶罵,小兒拍手揶揄。道逢九卿睥睨之,謁辭相君:相君新門十二重。東流之水西飛鴻。昔日父子今華戎。樂哉尚書柰樂何。
別離情所鐘,會合意無斁。如何僅踰歲,復賦弟行役。歲律亦已暮,風烈雪漫漫。去路阻且長,念子衣裘單。嚴之水淪漪,其山復蒼蒼。子陵釣游地,草木有馀光。我昔臨此州,民容拙使君。子行為多謝,慰彼無毫分。別駕亦何事,休戚理則同。但使民受惠,無論別駕功。巍巍孤高亭,念我昔所喟。子也時一登,千載起立志。義路本如砥,利徑劇羊腸。何以書子紳,世德不可忘。自昔謹交際,人情易因循。敬始以念終,君子貴守身。鄰邦呂正字,質疑時以書。校官有袁子,苦語莫厭渠。藐茲遺體重,相對子與予。祝子以自愛,念不忝厥初。云滿南陽陌,書藏善和宅。行行重回首,無使歸思隔。送子目力短,朔風吹我裾。心焉獨如結,子也當念予。
花朝令日遣車迎,畫扇開時似月明。花向佳人分巧笑,鶯因公子弄春聲。舊抄香乘文多誤,新寫琴心曲未成。幾席東西雙玉立,鴛鴦折殺馬長卿。
汀洲千里芳,朝云萬里色。悠然在天隅,之子去安極。春潭無與窺,秋臺誰共陟。不見一佳人,徒望西飛翼。
不教塵滓膩芳裳,一枕松風浣石床。懶慣兒童多任性,野便魚鳥亦生狂。書緘縹緲來鸞使,夢覺依稀似水鄉。猶有倚樓頻佇望,蒹葭搖影月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