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縣次韻趙主簿
為長于斯愧善群,那當世事日輪云。
吾寧忤俗少行志,誰忍欺民上負君。
臨政可能皆冉季,讀書均欲致華勛。
有澹臺者良知我,嘉惠新詩不敢聞。
為長于斯愧善群,那當世事日輪云。
吾寧忤俗少行志,誰忍欺民上負君。
臨政可能皆冉季,讀書均欲致華勛。
有澹臺者良知我,嘉惠新詩不敢聞。
作為此地長官我慚愧不擅與民相處,面對世事如浮云般日日變幻。我寧愿違背世俗少順遂志向,誰忍心欺騙百姓對上辜負君主。執政能否都如冉有般有德?讀書都想建立顯赫功勛。有像澹臺滅明那樣了解我的人,承蒙饋贈新詩實在不敢承受。
長于斯:在此地擔任長官。
善群:善于與眾人相處。
輪云:比喻世事如浮云變幻。
忤俗:違背世俗。
冉季:指冉有(冉求),孔子弟子,以政事著稱。
澹臺:指澹臺滅明,孔子弟子,以賢良著稱,此處代指趙主簿。
嘉惠:美好的饋贈,指趙主簿的新詩。
此詩為詩人在嵊縣任職期間,與主簿趙姓友人唱和之作。時處世事多變之際,詩人以詩明志,既回應友人贈詩,亦表明自己為官不欺民、不負君的執政原則,反映宋代基層官員的責任意識與交游風氣。
全詩圍繞'為官之道'展開,前半直抒不欺民負君的操守,后半借歷史賢臣自勉并回應友人,主旨明確。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展現詩人務實的執政理念與謙遜的為人品格,是宋代地方官員唱和詩中的典型之作。
月色平分夜,清光鎖院秋。彩毫開象緯,壇幟敞層樓。霜肅宜鶱鶚,槎虛欲犯牛。荒煙重搖落,涕泗一凝眸。
蕭瑟灘聲怒復幽,四程猶未是炎州。行人不解居人語,章水相逢貢水流。蔞葉檳榔須學啖,莼羹鹽豉向誰求。英賢滿路容參謁,珍重昌言日拜收。
龍江楊柳拂春煙,拗贈新條作馬鞭。寶劍有光終貫斗,太珠脫翳豈沉淵。入關縱涉三千里,見日須瞻天五天。曠蕩圣恩何以報,應同黎庶祝堯年。
高車西去忽踰旬,坐想登臨得句頻。楊柳陰交山徑晚,酴醾香滿驛亭春。吟馀掃壁時揮翰,醉里投床任吐茵。聞說歸來歡喜甚,故人相遇是詩人。楊柳依依半掩扉,新晴疏影弄斜暉。好花覓句忍輕負,幽鳥勸沽良重違。閒愛青苔緣砌上,靜看蝴蝶撲窗飛。雨多不覺蕪菁過,又喜盤中筍蕨肥。
相對憐孤石,由來出四溟。一峰支瘦骨,千穴見奇形。空洞含天趣,巉巖毓地靈。鰲移愁重負,龍擘帶馀腥。巧斷慚群匠,神鞭謝六丁。晴云時吐白,陰蘚間書青。花木恢馀地,琴書列廣庭。愿言題琬琰,珍重列圖經。
夜火以細勝,小鼎作蠅語。單衣忽微涼,飄窗一片雨。涼飔抱之吹,扶以夢中去。
東浙多佳士,才名我所知。居然晉風度,重見漢威儀。別久心相憶,年來鬢已絲。此行勞問訊,共約佐明時。
瓜芋芃芃綠滿疇,村居客意樂深幽。白云僧屋開孤嶂,疏竹人家帶淺流。半榻清燈初耿夜,一聲長笛欲橫秋。何時歸把滄洲釣,已歃閒盟向白鷗。
深隱層臺把釣鉤,獨將名節傲王侯。故人大度符高祖,夫子清風邁許由。已有衣冠盈鳳闕,何須軒冕換羊裘。客星自落桐江上,千古猶能姓此州。
妝華倚艷欲無功,到處芳菲入眼空。薄影萋迷聊借月,后時衰謝不緣風。簾鉤淡沲聞幽鳥,篆跡依稀見小蟲。清曉關情應不免,數枝惆悵杏園東。
東風燕子尾毿毿,繭館春明試浴蠶。回首桑田都變海,故巢煙雨滿江南。
明月懸天外,清光映客心。胸中起微浪,漾碎一池金。
手啟郵筒伐木篇,樵歌接響賴俱傳。吟安七字雪髭短,夢醒半窗山月圓。澹泊閒心云共遠,蕭條生事俗無牽。巖頭卜歲鄰翁賀,冰柱闌干凍瀑泉。
別離況味,嘆自古難禁,最關情處。暮簾卷雨。念征衣乍拂,故人良苦。見說麻姑,也怕方平節斧。正凝佇。又報道待回,天上官府。誰與傳尺素。想玉簡頻催,彩云難駐。中臺獨步。便金門迤邐,近連沙路。野鶴江樓,為囑仙翁記取。耿無語。倚山亭、黯然平楚。
萬物能鳴為不平,世間歌哭兩營營。君知此物心何欲,自信天機自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