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少保王平章二首 其一
氣貌古心盎,淵源早學成。
三朝尊汲直,四海頌夷清。
憂國生如死,誠身實過名。
巍巍叔季世,人重泰山輕。
氣貌古心盎,淵源早學成。
三朝尊汲直,四海頌夷清。
憂國生如死,誠身實過名。
巍巍叔季世,人重泰山輕。
他氣質容貌古樸,內心充盈著高尚品德,很早就學有所成。歷經三朝,像汲黯一樣被人尊敬,四海之內都傳頌他的清正廉潔。他憂心國家,生如同死般沉重;真誠修身,實際品行超過名聲。在這衰亂之世,人們看重他,而泰山都顯得輕了。
古心盎:指內心有著古樸的高尚品德。盎,充盈。
淵源:指學問、品德等方面的根源、根基。
三朝:指歷經三個朝代。
尊汲直:尊,尊敬;汲直,指西漢的汲黯,以正直敢諫著稱。
夷清:指伯夷的清正廉潔。
誠身:真誠地修養自身。
叔季世:指衰亂之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少保王平章去世后,當時可能處于社會動蕩的“叔季世”,詩人為悼念他而作,表達對其品德和功績的敬重。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少保王平章的高尚品德和憂國情懷。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人們對賢良之士的推崇。
寒流幾派瀉層湍,聲撼長空去不還。夜半忽驚清夢覺,卻疑風雨響瑯玕。
白板雙扉護碧苔,何人攜酒問奇來。玄亭暫寄成都客,宣室初還洛下才。座里杯盤仍苜蓿,宮前袍笏漸蓬萊。無論麋鹿姑蘇畔,蚤逐飛黃上薊臺。
古有道人皆朽骨,世無價寶是元身。天公作意相裨補,又見咸淳第二春。生后至和嘉祐時,老身猶及見淳熙。都忘滿鏡星星發,帶了春幡便出嬉。病添敗絮肌猶凜,老飲新醅力不支。獨有脾神無恙在,餅如篩大菜如絲。禪榻惟梅親紙帳,村沽以草塞瓷瓶。老癃頗怪牛頭赤,兒女爭看柳眼青。解凍依然風栗烈,鞭春才了雨廉纖。街坊遏密無儺鼓,村落豐登有酒簾。八十公公三歲兒,一孩一耄總憨癡。向來略識童蒙訓,老去惟吟豁達詩。存五千篇吟筆老,加三百戶贊書新。官分綵勝簪華發,僧送烏薪煖曲身。
一晌偕游踏柳蹊,余歡猶在渡頭西。瑤蟾清照寒于水,碎葉紅鋪軟似泥。傷別緒,聚無期。從今怕更憶臨歧。逢人說與湖山好,說罷湖山意轉迷。
近聞使節向番陽,已報前軍到武昌。好過黃州問蘇老,曾游赤壁吊周郎?一時人物皆陳跡,三國英雄此戰場。舉酒煩君酹江月,匡廬秋色晚蒼蒼。
羽客吹笙何處去,黃花古路薜蘿間。寥寥雞犬云中室,渺渺煙霞海上山。白鶴夜歸經欲盡,黃粱秋熟夢初還。塵生未免緣浮累,幾度逢師每厚顏。
泥湫昔日隱蟄龍,一震重新大覺宮。卻請收云歸舊壑,晨昏香火禮師翁。
秋歸一霎。自有夢闌珊,點染黃葉。忽雨忽風,縹緲酸嘶嗚咽。數點殘像微燈,兀兀破空明滅。幽幽色、泥途魅影,隱于深穴。喃喃囈語成說。得偶爾之形,添我之頰。此日或因來者,漸改其末。只剩野蔓枯苔,暗墜石墻相契。容易是、冰涼與心郁結。
閒花野草斗青紅,一著冰霜掃地空。惟有老梅標致別,歲寒時節自春風。
萬點瀟疏拂瓦鳴,忽疑眼際變陰明。中元神鬼入炎城,颯颯風前嘆息聲。蒼梧云色愁千里,春去秋來煙若水。草芳何意泫王孫,楓赤偏能驚帝子。舉頭北望見虞山,可有雙娥在竹間。君看雨后千千淚,使人空憶斷腸班。
黃精苗盛雪初融,疊疊峰巒紫翠重。巖前雙鹿臥底事,秪應眷日長新茸。
陽山高哉幾千丈,箭缺遙瞻在天上。一朝置我箭缺傍,坐覺諸山皆退讓。太湖汀瀅平于杯,夫椒包山近相并。山腰鳥道何盤盤,十步九折行且嘆。昌黎正逢衡岳霽,太白休歌蜀道難。夫差悔悟苦不早,公孫白骨纏荒草。子胥伯嚭兩丘墟,天地茫茫人易老。劃然長嘯來悲風,一杯敬酬浮丘公。何時借我綠玉杖,從此拄過扶桑東。詩成西日下山去,回視山椒但煙霧。
憶曾立雪程門外,檢點遺書尚有存。詩學誠齋誰得似,永留清氣滿乾坤。
煌煌天狼星,芒角射參昴。獨步天東南,燁煜竟昏曉。天弧不上弦,金虎斂牙爪。萬里食行人,白骨遍荒草。火爇烏龍岡,血染朱雀航。列宿不盡力,五緯分乖張。戍客困疆場,荷戈涕成行。誰為補天手?為洗日重光。
冒險探深云霧收,麻姑山水冠南州。潭深自激風雷黑,谷迥誰群鹿豕游。仙女石壇殘欲沒,魯公碑版斷仍留。可憐蹤跡俱塵土,兩瀑云霄萬古流。